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贺铸
见面无多,坐来百媚生余态。
后庭春在。折取残红戴。
小小兰舟,荡桨东风快。
和愁载。缠绵难解。
不似罗裙带。
白话文翻译:
这次见面不多,坐下时却显得千娇百媚。
后院的春色依然在。折下残余的花瓣来佩戴。
小小的兰舟,轻轻划动在东风中,快意无比。
承载着我的愁思,却是缠绵难解。
这感觉与那罗裙的束缚完全不同。
注释:
- 见面无多:指见面的机会不多。
- 百媚生余态:形容坐下后,娇媚的姿态自然流露出来。
- 后庭春在:指后院的春天依然存在,暗示生机与美好。
- 折取残红戴:把剩下的花瓣折下佩戴,象征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小小兰舟:比喻轻盈的船只,象征柔美与自由。
- 荡桨东风快:划船时感受到东风的迅速,象征快意。
- 和愁载:承载着柔情与忧愁。
- 缠绵难解:情感深邃而复杂,难以解脱。
- 不似罗裙带:与束缚的感觉相对,强调情感的自由与随性。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直接典故,但“后庭春在”可引申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同时,兰舟象征着轻盈的生活态度与自由的心境,这些意象在古诗词中常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铸(约 1052-1125),字方回,号秋水,北宋时期的词人,因其词风清丽、情感细腻而著称。他的作品常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情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点绛唇》创作于贺铸的晚年,正值国破家亡之际,作者通过描绘轻盈的船、春色和缠绵的情感,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愁苦。
诗歌鉴赏:
《点绛唇》是一首典型的宋词,展示了贺铸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整首词以轻盈的场景为背景,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天的温暖中,展现出的娇媚与柔情。词中“见面无多”开篇便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珍贵的相聚时光,而后续的描写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将那种心中愁绪与美好回忆交织在一起。尤其是“后庭春在”,既是自然的美,也是情感的寄托,表现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
词中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百媚生余态”通过夸张和比喻,传达出女子的妩媚与风情;“小小兰舟”则引入了动感,增添了画面感,使得整首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最后一句“不似罗裙带”更是点明了内心的情感自由,与外界束缚的对比,凸显出一种隐秘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见面无多,坐来百媚生余态:见面的机会有限,坐下来时却自然流露出妩媚的姿态。
- 后庭春在,折取残红戴:后院的春色依然在,折下残余的花瓣来佩戴,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小小兰舟,荡桨东风快:比喻轻盈的船只,在东风中轻快地划动,象征着自由与愉悦。
- 和愁载,缠绵难解:承载着缠绵的情感与忧愁,难以解脱。
- 不似罗裙带:与束缚的感觉相对,强调情感的自由与随性。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小小兰舟”比喻轻盈与自由。
- 拟人:让“春”具有人情味,表现自然的生机。
- 对仗:词句之间的对仗使得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情感的深入思考,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隐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舟:象征优雅、自由与轻盈的生活态度。
- 残红:象征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 东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点绛唇》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贺铸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词中提到的“后庭春在”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悲伤
C. 夏天的酷热
D. 冬天的寒冷 -
“不似罗裙带”是表达什么情感? A. 快乐
B. 自由
C. 悲伤
D. 忧愁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女性的情感与对时光的感慨。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
诗词对比:
- 贺铸的《点绛唇》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女性的情感,但贺铸更注重于内心的愁绪,而李清照则表现出更多的洒脱与坚韧。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词学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