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萸节今朝是,秋光又一年。
但教樽有酒,休问箧无钱。
白发羞唐帽,黄花识晋贤。
龙山渺何许,回首思凄然。
白话文翻译:
今天是重阳节,秋天又过去了一年。
只要有酒在杯中,便不问钱袋里是否空空。
白发让我感到羞愧于唐朝的帽子,
而黄花却让我想起了晋朝的贤人。
龙山在哪里呢?回首往事,感到十分凄凉。
注释:
字词注释:
- 萸节:重阳节,古时习俗以茱萸为节,故称。
- 樽:酒杯,指饮酒。
- 箧:箱子,指放钱的地方。
- 唐帽:唐代的帽子,象征着年轻人的风范。
- 黄花:指菊花,重阳节时的象征,常与贤人联系。
- 晋贤:晋朝的贤人,指那些有德行、有才华的人。
- 龙山:指龙山,常用来代指遥远的理想或故乡。
典故解析:
- 重阳节:源于古代的重阳习俗,有登高、赏菊等活动,象征长寿与团圆。
- 白头:象征老年,表达对往昔的感慨。
- 唐帽与晋贤:分别代表了历史上的辉煌与个人的自我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风格清新,擅长抒情,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重阳节,诗人在节日之际,回首往事,感慨岁月的流逝与个人的变化,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九日》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的反思。首句“萸节今朝是,秋光又一年”开篇即点明了节日的主题,借助秋光来暗示时间的无情流逝。接下来的“但教樽有酒,休问箧无钱”则表现了诗人对物质财富的淡然,虽然金钱匮乏,但只要能与友人共饮,便是人生的一种满足。
“白发羞唐帽,黄花识晋贤”中,白发与唐帽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过往青春的怀念与自我身份的思考。白发的出现让人不得不面对老去的现实,而黄花则勾起了对贤人的敬仰,诗人借此抒发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最后一句“龙山渺何许,回首思凄然”则是对未来的迷茫与对过往的惆怅,龙山似乎象征着理想的彼岸,但又遥不可及。全诗在节日的欢乐与个人的孤独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萸节今朝是:指今天是重阳节,强调时间节点。
- 秋光又一年:感叹又一个秋天过去,时间如流水。
- 但教樽有酒:只要有酒可饮,表现出对现实的洒脱态度。
- 休问箧无钱:不去计较金钱的不足,强调精神生活的重要性。
- 白发羞唐帽:白发的出现让人感到羞愧,反映出对青春的怀念。
- 黄花识晋贤:菊花象征着高洁的人格,唤起对历史贤人的敬仰。
- 龙山渺何许:询问龙山的所在,象征着理想和目标的遥不可及。
- 回首思凄然:回首往事,感到凄凉,表达了对过往的失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白发羞唐帽,黄花识晋贤”,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龙山象征着理想的彼岸,表现出追求与失落的主题。
- 反衬:通过节日的欢乐与个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物质财富的淡然,以及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萸节:象征节日与团圆。
- 秋光: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 樽:象征欢乐与友谊。
- 白发:象征老去与时间的无情。
- 黄花:象征高洁与理想。
- 龙山:象征遥不可及的理想和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萸节”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
诗中提到的“黄花”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忘却
C. 高洁的人格
D. 年轻 -
“白发羞唐帽”中的“唐帽”象征什么?
A. 丰富的物质
B. 年轻的风范
C. 历史的荣耀
D. 个人的理想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过往的追忆。
- 李白《将进酒》:通过酒来抒发人生哲学,表现洒脱的生活态度。
诗词对比:
- 黄庚《九日》与李白《将进酒》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但黄庚更强调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饮酒作乐的洒脱。
- 两者都使用了自然景物作为背景,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一个偏向惆怅,一个更显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这些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