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虎丘山寺》
时间: 2025-01-17 09:22: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虎丘山寺
作者: 黄庚 〔宋代〕
沧生偷得片时间,
古寺寻僧借景看。
楼阁倚云山气湿,
辘轳卷水涧声寒。
地埋吴剑痕犹在,
碑刻唐诗字未漫。
寄榻禅房不知晓,
起来松日已三竿。
白话文翻译:
在沧桑的岁月中偷得片刻闲暇,
我来到古寺寻访僧人,借此美景观赏。
楼阁依傍着云雾,山中气候湿润,
辘轳转动着,水涧传来寒冷的声音。
埋藏在这里的吴剑痕迹依然存在,
碑文上刻着的唐诗字迹尚未消退。
我在禅房寄宿,却对时间毫不在意,
等我起床,已是松树下阳光照射至三竿。
注释:
- 沧生:指沧桑的生涯,表示岁月的流逝。
- 古寺:古老的寺庙,象征着历史的沉淀。
- 寻僧:寻找僧侣,表示对禅宗的向往。
- 楼阁:指寺庙建筑,与自然相结合。
- 辘轳:水车,象征着水的流动和声音。
- 吴剑:指历史上著名的吴国剑,代表着历史的遗迹。
- 碑刻唐诗:指古代名人留下的诗句,象征文化的延续。
- 寄榻:借住的意思,寓意着暂时的居住。
- 松日三竿:形容时间的流逝,表明起床时已是正午。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黄庚,字仲明,号梅溪,宋代诗人,擅长诗歌和散文。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富有哲理,风格清新典雅。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黄庚游虎丘山寺期间,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游虎丘山寺》不仅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更是一种哲学的表达。诗人在沧桑的生活中偷得片刻的闲暇,选择来到古寺,这一行为本身就蕴含着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古寺的意象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积累,诗人通过寻访僧人,借景而观,展现出对禅宗思想的向往。
诗的开头通过“沧生偷得片时间”引入,表达了时间的珍贵与匆忙,同时也为后面的自然描绘定下了基调。楼阁与云雾的交融,湿润的山气,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充满了清幽的气息。辘轳卷水的寒声,又为这一画面增添了几分静谧与孤独。
后半部分则引入了历史的痕迹,吴剑的痕迹和唐诗的碑刻,象征着文化的延续与历史的记忆。诗人在禅房中寄宿,显得悠然自得,但却又不经意间流逝的时间,最终让人感受到一种人生的无常。
整首诗在意境上极为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与对宁静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沧生偷得片时间”:诗人通过偷得的时间,表达了对闲暇的珍惜。
- “古寺寻僧借景看”:寻访僧人,借景观赏,体现出对禅宗文化的向往。
- “楼阁倚云山气湿”:描绘了湿润的环境,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 “辘轳卷水涧声寒”:水车的声音,增添了场景的宁静与冷清。
- “地埋吴剑痕犹在”:历史的痕迹,唤起人们对往事的追忆。
- “碑刻唐诗字未漫”:唐诗的字迹尚存,象征着文化的延续。
- “寄榻禅房不知晓”:在禅房寄住,却对时间毫无察觉。
- “起来松日已三竿”:时间已过,松树下的阳光象征着正午的到来。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无常。
- 对仗:诗句之间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类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与自然的感悟,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古寺:象征着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传承。
- 楼阁与云:代表着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体现出和谐美感。
- 辘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吴剑:历史的象征,体现了对过去的追忆。
- 碑刻唐诗:文化的延续,象征着诗人与历史的对话。
- 松日三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黄庚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辘轳”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水车
c) 亭子 -
“地埋吴剑痕犹在”中的“吴剑”指的是: a) 诗人的一把剑
b) 历史上著名的剑
c) 一种文具
答案:
- b) 黄庚
- b) 水车
- b) 历史上著名的剑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诗词对比:
- 《游虎丘山寺》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风光,在意境上各有千秋。黄庚的诗侧重于历史痕迹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多表现自然的雄伟与壮丽。两者均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