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子东约中秋游于竺再用前韵有诗和之》
时间: 2025-01-01 15:50: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湖光尽处两山开,夹道苍松郁壮哉。
水过冷泉双涧合,石飞天竺一峰来。
胜游喜有幽人约,佳句俄催爽气回。
桂子中秋正芬馥,流霞好泛月边杯。
白话文翻译:
在湖光尽头,两座山峰向两侧展开,
苍松夹道,郁郁葱葱,真是壮观啊。
水流经过冷泉,双条溪涧汇合在一起,
石壁上,飞起了天竺的山峰。
胜景游玩使我高兴,与幽人约定相聚,
美妙的诗句瞬间唤起了清新的气息。
中秋之夜,桂花正香气四溢,
流霞映照着,正好在月光下举杯畅饮。
注释:
- 湖光:湖水的光辉。
- 苍松:青翠的松树。
- 冷泉:清凉的泉水。
- 双涧:两条溪涧。
- 天竺:可能指的是某山峰,寓意高远。
- 幽人:指志同道合的朋友或隐士。
- 桂子:桂花,象征中秋。
- 流霞:夕阳的余晖。
典故解析:
-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古时是赏月、吃月饼的节日,象征团圆。
- 桂子:桂花在中秋时节绽放,寓意吉祥和团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望,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中秋时节,诗人约友游玩之际,借游兴抒发对自然美景及友谊的赞美,并表达了对中秋佳节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王之望的这首《关子东约中秋游于竺再用前韵有诗和之》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同时也蕴含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诗的开头描绘了湖光山色,苍松环绕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仰。随后,诗人以水与石的结合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体现出“静水流深”的哲理。
在中秋佳节的背景下,诗人提到“桂子中秋正芬馥”,不仅是对桂花香气的描写,更是对节日氛围的渲染。在这个团圆的时刻,诗人与“幽人”相约,共同享受美景和诗句,令人感受到浓厚的人情味和诗意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摹,也有对友谊的深情寄托,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令人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湖光尽处两山开:湖泊的光辉在远方汇聚,两座山峰在此处显露出来。
- 夹道苍松郁壮哉:苍翠的松树夹道而立,显得生机勃勃。
- 水过冷泉双涧合:溪水流经清凉的泉水,汇成两条小涧。
- 石飞天竺一峰来:山石高耸而起,仿佛飞向空中,形成一座高峰。
- 胜游喜有幽人约:美好的游玩让人高兴,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约。
- 佳句俄催爽气回:优美的诗句瞬间唤起了愉悦的心情。
- 桂子中秋正芬馥:中秋时节,桂花香气四溢。
- 流霞好泛月边杯:夕阳余晖映照,正好在月下举杯畅饮。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湖光尽处”与“夹道苍松”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与气息,如“桂子芬馥”表现了桂花的香气。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展现了中秋佳节的团圆与思念,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光:象征宁静与美好。
- 苍松:象征坚韧与长青。
- 桂子:象征团圆与吉祥。
- 流霞:象征美好的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冷泉”指的是: A. 温暖的泉水
B. 清凉的泉水
C. 迷人的泉水 -
中秋节的象征是: A. 桂花
B. 桃花
C. 荷花 -
诗中“幽人”指的是: A. 志同道合的朋友
B. 陌生人
C. 自然神灵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王之望与李白的诗作都涉及到中秋与月亮,但王之望更多描绘自然与友谊,而李白则以个人情感为主,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王之望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