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
时间: 2025-01-04 10:35: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
作者:苏轼 〔宋代〕
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作栖霞楼,为郡中胜绝。元丰五年,余谪居黄。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楼中歌乐杂作。舟中人言公显方会客也。觉而异之,乃作此词,盖越调鼓笛慢。
公显时已致仕在苏州。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危柱哀弦,艳歌余响,绕云萦水。
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独回首烟波里。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
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云梦南州,武昌东岸,昔游应记。
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白话文翻译:
苏轼曾在黄州流亡,那里有位叫闾丘孝终的官员修建了栖霞楼,这座楼是黄州最美的景点。元丰五年,我被流放到黄州。正月十七日,我梦见乘着小舟渡过江水,中途回头望去,楼中传来歌声和乐音。舟中有人说公显正在会客。我惊醒过来,觉得奇异,于是写下了这首词,曲调是越调的缓慢。
此时公显已退休在苏州。小舟横渡春江,我躺着看那青翠的山壁和红色的楼阁。云间传来笑语,主人与佳人都微醉。危柱上的哀弦声,余音绕着云水。
我想念故人已老,风采依旧,独自回首烟波浩渺。推开枕头惘然不见,只有明月照耀着千里江面。
在五湖听说,扁舟归去,仍然带着西子。云梦南州,武昌东岸,往昔的游玩应当记得。
我想在梦中多情地见到你,哪怕是参差不齐的影像。
注释:
- 闾丘大夫:指闾丘孝终,历史人物,曾任黄州守。
- 栖霞楼:在黄州的著名建筑,因其美观而受到赞誉。
- 元丰五年:指公元1082年,苏轼被贬至黄州的时间。
- 扁舟:小船,代表诗人梦中的船只。
- 公显:指闾丘孝终,已退休,曾在黄州任职。
- 西子:指西湖的西子湖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美人。
- 云梦南州:指云梦泽,地处湖北,风景秀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因其在文学、书法、绘画等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诗词之宗”。他一生经历了多次贬谪,作品常反映其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苏轼流亡黄州期间,正值其人生低谷。梦境中的栖霞楼与故友的回忆交织在一起,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人生苦涩的体悟。
诗歌鉴赏:
《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感和人事无常感的词作。开篇用梦境引入,梦中乘舟过江,既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是对生命流转的感慨。诗人在梦中回望栖霞楼,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怀念,音声笑语更是渲染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随着诗歌的深入,回忆的情绪逐渐加深,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与感慨交织在一起,体现了人到老年依然风流的执着。尽管时光流逝,故人的音容笑貌依然清晰,展示了人际关系的深厚与珍贵。最后,诗人推开枕头,空对明月,表达了孤独与无奈。
整首词运用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使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也引发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描绘了春江的美丽景色,诗人躺在舟上,静静欣赏自然风光。
- 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描述了楼中欢聚的场景,云间传来的笑语渲染了气氛的欢快。
- 危柱哀弦,艳歌余响,绕云萦水:表现了音乐的余韵与自然的交融,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 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独回首烟波里: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尽管年岁已高,但风采依旧。
- 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展现了诗人孤独的心情,月光照耀着空荡的江面,寓意着对友人的渴望与失落。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翠壁红楼”“哀弦艳歌”体现了对称美。
- 比喻:月光照耀千里,象征着思念的广阔与深远。
- 拟人:音声笑语如同有生命的存在,增强了场景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梦境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人、自然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真挚的思念,展现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回忆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舟:象征自由与逃避,诗人希望摆脱现实的束缚。
- 翠壁红楼:代表美好与追忆,映射出诗人对过往的怀念。
- 月光:象征孤独与思念,照耀着空荡的江面,寓意着对故人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是谁的作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苏轼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公显”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孔子
- B. 诸葛亮
- C. 闾丘孝终
- D. 李白
-
诗中“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 D. 满足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词对比:
- 苏轼 vs. 辛弃疾:两位词人在风格上有所不同,苏轼多以自然景物和情感描写著称,而辛弃疾则更强调个人豪情与历史情怀。可以对比《水龙吟》与《青玉案·元夕》,分别解析两位词人对时间与情感的不同处理方式。
参考资料:
- 《苏轼词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通过以上的详细解析与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的艺术魅力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