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时间: 2025-01-04 09:46: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作者: 苏轼 〔宋代〕
梦中了了醉中醒,
只渊明,是前生。
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
昨夜东坡春雨足,
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
北山倾,小溪横。
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
都是斜川当日景,
吾老矣,寄余龄。
白话文翻译
在梦中醒来,似乎仍然醉意未醒,
只觉得自己仿佛是陶渊明的前生。
走遍了人间,最终却还是选择了耕作。
昨夜东坡的春雨滋润丰足,
乌鹊欢快地叫着,报喜新晴。
雪堂西边隐秘的泉水流淌,
北山倾斜,小溪横跨而过。
向南望去,亭丘孤立,曾城高耸。
这一切都是斜川当时的景象,
我已老去,寄托余生的时光。
注释
- 梦中:指在梦境中,诗人感受到的情景。
- 渊明: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隐居生活和田园诗著称。
- 东坡:指苏轼的居住地,东坡。
- 春雨:春季的雨水,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乌鹊:指乌鸦和喜鹊,象征着好消息。
- 雪堂:指诗人居住的地方,取名为雪堂。
- 孤秀:指曾城的独特和秀丽。
典故解析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隐居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深深影响了后世文人,尤其是苏轼。苏轼在诗中提到的“斜川”,是陶渊明游玩的地方,表达了对陶渊明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此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理想田园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著称,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历史、哲学和自然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作于苏轼的晚年,诗中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苏轼在政治上经历了波折,晚年隐居于东坡,追求自然与自我内心的和谐。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梦境为引子,描绘了作者对陶渊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梦中苏轼似乎回到了陶渊明的时代,感受到那份悠闲与恬淡。诗的开头“梦中了了醉中醒”,即表现了诗人对现实和理想生活的反思,似乎在梦与醒之间,迷失了自己。接着,苏轼通过对春雨、乌鹊、泉水、小溪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东坡的自然风光,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最后,"吾老矣,寄余龄"一句,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的感慨,感叹自己已步入老年,但仍愿寄情于这片美丽的自然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梦中了了醉中醒:梦中醒来,似乎仍有醉意,表现出一种迷离的状态。
- 只渊明,是前生:陶渊明是我前生的身份,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虽然走遍了世间,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耕作,反映出对田园生活的追求。
- 昨夜东坡春雨足:昨夜的春雨丰足,象征着生机。
- 乌鹊喜,报新晴:乌鹊欢叫,意味着天气转好,带来好消息。
- 雪堂西畔暗泉鸣:雪堂西边的泉水在流淌,表现出自然的和谐。
- 北山倾,小溪横:北山倾斜,小溪横流,描绘自然景观的美好。
- 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南边的亭丘高耸,曾城显得孤独而秀丽。
- 都是斜川当日景:这一切都与陶渊明当日的景象相似。
- 吾老矣,寄余龄:我已年老,愿将余生寄托于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梦境与现实进行对比,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拟人:乌鹊的欢叫给人以生动的感觉,增添了自然的活力。
- 对仗:诗中多处采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苏轼对理想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和无奈的老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梦: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春雨: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乌鹊:象征着好消息和幸福。
- 泉水:象征着自然的清新与灵动。
- 亭丘:象征着安宁与宁静的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以下哪一位诗人被提及为隐居生活的象征?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乌鹊”象征什么? A. 悲伤
B. 好运
C. 忍耐
D. 孤独 -
“吾老矣,寄余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失望
B. 愤怒
C. 感慨
D. 快乐
答案
- B. 陶渊明
- B. 好运
- C. 感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 - 陶渊明
- 《春宵》 - 苏轼
- 《归园田居》 - 陶渊明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苏轼的《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更多地表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融合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悟。两者都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苏轼在表达上更为细腻,情感更加复杂。
参考资料
- 《苏轼传》
- 《陶渊明诗集》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