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吟》
时间: 2025-01-14 13:29:44意思解释
风月吟
原文展示:
去日如驰衰有验,万事惟当就收歛。 可怜未与酒相忘,风月婆娑犹不厌。 有时清夜行中庭,幅巾藜杖影伶竮。 松风十里吹残梦,萝月三更照半醒。 河倾鸡唱吟未已,爽透发根清入齿。 晨光底事不贷人?辘轳汲水啼鸦起。
白话文翻译:
往日如同飞驰而过,衰老的迹象确实显现,万事都应当有所收敛。可怜的是我与酒尚未相忘,风和月在此时依旧让我陶醉。有时在清夜中漫步于庭院,披着宽幅的巾,手持藜杖,影子斜斜的。松风吹来十里,梦境的余韵渐渐消散,萝月照亮三更,我却半醒半梦。河水倾泻,鸡鸣声中吟唱未绝,清新的气息透入齿根。晨光之下,世事难以放过我?辘轳声中汲水,鸟儿在啼叫。
注释:
- 去日如驰:时间如同奔驰的马车,形容时间的飞逝。
- 衰有验:衰老的迹象已经显现。
- 可怜:值得怜惜。
- 风月婆娑:意指风和月的舞姿,形象生动。
- 幅巾:宽大的头巾。
- 藜杖:用藜草做的拐杖,象征着老年。
- 松风十里:松树的风声传得很远,带有清新之感。
- 萝月:指秋天的月亮,也有清冷之意。
- 晨光底事不贷人:晨光下的事情不会放过我,意即生活的压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致力于报国,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清新婉约的作品。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陆游晚年,表达了对光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陆游在经历了政治失意和家庭变故后,愈加感受到时光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
诗歌鉴赏:
《风月吟》是一首描写晚年感怀的诗,诗中通过对风月景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开篇的“去日如驰衰有验”,迅速引入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突显了作者对衰老的无奈与感慨。接着,诗人通过“可怜未与酒相忘”,表达了他对酒的依赖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以“松风”、“萝月”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体现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向往。尤其是“晨光底事不贷人”,通过晨光的隐喻,揭示了生活的压力与责任,呼应了前面的时光流逝的主题。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陆游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体现了他作为士人的责任感和对生命的热爱。诗中多种意象交织,形成了浓厚的抒情氛围,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日如驰衰有验:时间飞逝,衰老的迹象显现,表达了时间的无情。
- 万事惟当就收歛:人生的种种经历都应有所归纳和总结。
- 可怜未与酒相忘:虽已衰老,但饮酒仍是乐趣,体现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风月婆娑犹不厌:在风月景致中,诗人依然沉醉其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有时清夜行中庭:描绘夜晚在庭院中漫步的场景,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幅巾藜杖影伶竮:用藜杖行走,意象中体现了老年的孤独与无奈。
- 松风十里吹残梦:松风轻拂,带走了梦的余韵,隐喻了现实的无情。
- 萝月三更照半醒:月光在午夜照耀,诗人处于半醒半梦的状态,代表着对往昔的回味。
- 河倾鸡唱吟未已:河水流淌,鸡鸣声中,生活的气息依然存在。
- 爽透发根清入齿:清新的空气沁入心扉,感受到生活的力量。
- 晨光底事不贷人:在晨光之下,生活的重担依旧,显现出生活的无奈。
- 辘轳汲水啼鸦起:辘轳声响起,乌鸦啼叫,体现了新一天的开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去日如驰”,将时间比作奔跑的马,形象生动。
- 拟人:如“风月婆娑”,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动作,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仗之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风月、时光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陆游对衰老的无奈与对生活的热爱,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月:象征自然之美,表达诗人对生活的陶醉。
- 松风:象征清新与宁静,代表诗人内心的安宁。
- 萝月:象征孤寂与清冷,体现诗人的孤独感。
- 晨光:象征新生与希望,也暗示生活的压力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去日如驰”意指什么?
- A. 时间飞逝
- B. 时间静止
- C. 时间缓慢
- D. 时间回溯
-
“松风十里吹残梦”中,松风象征着:
- A. 哀伤
- B. 宁静
- C. 忧愁
- D. 欢乐
-
诗人用什么来表达对酒的留恋?
- A. 可怜未与酒相忘
- B. 河倾鸡唱
- C. 风月婆娑
- D. 清夜行中庭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陆游的《风月吟》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描绘了对时间和生活的感慨,前者更显孤寂和对生活的热爱,后者则融入了对亲情的思念。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情感的深邃与复杂。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