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吴棹歌(三首)
作者: 汪广洋 〔明代〕
艇子抢风过太湖,
水云行尽是东吴。
阿谁坐理青丝网,
遮得松江巨口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小船在太湖上顺风而行的情景,水天相连,尽是东吴的美丽风光。船上有人正在整理渔网,正是为了捕捉松江中巨大的鲈鱼。
注释:
字词注释:
- 艇子:小船。
- 抢风:借助风力快速行驶。
- 太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东吴地区。
- 阿谁:谁。
- 青丝网:渔网,形容其色泽。
- 松江:位于江苏省,流入太湖,是著名的水域。
- 巨口鲈:指的是体型较大的鲈鱼。
典故解析:
- 东吴:历史上吴国的地理区域,因其水域丰富而著名,诗中提到的东吴,给人以水乡的印象。
- 松江:古代著名的鱼米之乡,诗中提到的松江鲈鱼,暗示了丰富的水产资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广洋,明代诗人,生活在江南水乡,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渔家生活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江南水乡经济繁荣时期,渔业活动频繁。诗人通过描写渔船的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渔民日常生活的关注。
诗歌鉴赏:
《东吴棹歌》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太湖的自然风光和渔民的日常生活。诗的开头“艇子抢风过太湖”,生动刻画了小船在湖面上顺风而行的场景,令人感受到水面微波荡漾、风轻云淡的怡人气氛。接着“水云行尽是东吴”,展现了东吴广阔的水乡风光,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接下来的两句“阿谁坐理青丝网,遮得松江巨口鲈”,则将视角转向船上的渔夫,描绘了他们在忙碌而充实的生活中,专注于捕鱼的情景。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结合,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和渔民的勤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艇子抢风过太湖:小船在顺风下快速划过太湖,生动展现了水上交通的灵活性。
- 水云行尽是东吴:水面与天空连成一线,远方的东吴景色尽收眼底,表现出东吴的广袤与美丽。
- 阿谁坐理青丝网:问谁在船上整理渔网,体现出渔民的辛勤劳作。
- 遮得松江巨口鲈:渔网的存在意味着捕捞的希望,松江的鲈鱼是渔民的主要收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太湖的景色比作一幅画,呈现出自然的美。
- 拟人:通过“阿谁坐理”使渔民形象鲜明,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如“水云行尽”,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江南水乡自然美景和渔民生活的赞美,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艇子:象征交通与生活的工具。
- 太湖:象征江南的自然风光与水乡文化。
- 青丝网:象征渔民的劳动与生活。
- 巨口鲈:象征丰收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太湖”是指哪个地方?
- A. 北方的湖泊
- B. 江南的湖泊
- C. 西南的湖泊
-
“阿谁坐理青丝网”中的“阿谁”指的是?
- A. 渔民
- B. 诗人
- C. 旅人
-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什么主题?
- A. 战争
- B. 生活
- C. 自然与渔民生活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歌子》(张志和): 描绘渔民生活的诗歌。
- 《江南春》(杜甫): 描述江南春天美丽景色的诗作。
诗词对比:
- 《江上渔者》(张志和)与《东吴棹歌》同样描绘渔民生活,前者更侧重于渔民的无忧生活,而后者则融入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二者共同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江南水乡文化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