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子》

时间: 2025-01-06 10:01:08

霭霭迷春态,溶溶媚晓光。

不应容易下巫阳。

只恐翰林前世、是襄王。

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

瞥然飞去断人肠。

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柯子
作者: 秦观 〔宋代〕

霭霭迷春态,溶溶媚晓光。
不应容易下巫阳。
只恐翰林前世是襄王。
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
瞥然飞去断人肠。
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迷离景象,晨光柔和而美丽。
不应轻易地沉浸于巫阳的世界。
我只怕翰林院的士子,前世竟是襄王。
暂时停留在清唱之中,因暮雨而忙碌。
转眼间,便飞去,令人肝肠寸断。
白白地让兰台的公子赋写高唐之梦。

注释:

  • 霭霭:形容雾气或云雾弥漫的样子,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美丽,令人喜爱。
  • 巫阳:指的是古代的官名,巫阳的意象常与道教和灵异相关。
  • 翰林:指的是翰林院,是古代皇帝的文人顾问团。
  • 襄王:历史上著名的楚国国君,因其才华和悲剧命运而被后人传颂。
  • 兰台:兰台公子是指古代的文人雅士,常常赋诗作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字少游,号淳夫,北宋著名词人,与苏轼、黄庭坚、李清照等人齐名。他的词风清丽婉约,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尤其在描绘春夏秋冬的自然景色以及人们的情感纠葛方面极具才华。

创作背景:

《南柯子》创作于秦观的晚年,时值北宋政治动荡,作者心中感伤与隐忧交织,常常在词中寄托个人情感与社会感受。

诗歌鉴赏:

《南柯子》是一首情感深邃、意象丰富的词作。开篇即以“霭霭迷春态,溶溶媚晓光”引入春天的景象,描绘出一种温柔而朦胧的氛围,仿佛置身于春日的梦幻中。这样的开头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也为整首词的情感基调奠定了温婉而略带忧伤的基调。

接下来的“只恐翰林前世是襄王”则引申出一种对过往的感慨,历史的沉重感与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襄王的悲剧命运被用作对比,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文人命运的多舛。词人似乎在追溯历史,反思自己的人生与选择,带有一丝自我否定的情绪。

“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一句中,清歌与暮雨的意象交互,营造出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词人在此时仿佛被现实的琐碎所困扰,无法真正享受那份美好。最后一句“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则引导读者思考文人理想与现实的断裂,兰台公子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却又因现实的无常而感到无奈与失落。

整首词在情感的细腻描绘与历史的沉重反思中,展现了词人对人生、对历史的思考,令人感慨不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霭霭迷春态:描绘春天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2. 溶溶媚晓光:晨光柔和而美丽,渲染出春日的温暖。
  3. 不应容易下巫阳:暗含对某种境况的不满或警惕。
  4. 只恐翰林前世是襄王:借用历史人物,表达对文人命运的思考。
  5. 暂为清歌驻:想暂时停留在美好的歌声中。
  6. 还因暮雨忙:因现实的忙碌而无法停留。
  7. 瞥然飞去断人肠:转瞬即逝的美好令人心痛。
  8. 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理想的美好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春态”比喻春天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
  • 拟人:春天的景象被描绘得仿佛具有人性,增加了情感的投入。
  • 对仗:如“清歌驻”和“暮雨忙”,形成了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内心的感伤,探讨了文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现了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春态:象征着生命与希望,同时也暗示着短暂与易逝。
  • 晓光:代表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巫阳:引申出对命运的探究与反思。
  • 翰林、襄王:历史的沉重与文人的理想,形成鲜明对比。
  • 兰台:象征着文人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霭霭”指的是什么? A. 雾气
    B. 风声
    C. 雨滴

  2. 词中提到的“襄王”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A. 楚国国君
    B. 汉朝文人
    C. 宋朝皇帝

  3. “瞥然飞去断人肠”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秦观的《南柯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但秦观更着重于历史与命运的思考,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词学入门》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