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时间: 2025-01-14 05:21: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
作者: 秦观 〔宋代〕
千门明月,天如水,正是人间佳节。
开尽小梅春气透,花烛家家罗列。
来往绮罗,喧阗箫鼓,达旦何曾歇。
少年当此,风光真是殊绝。
遥想二十年前,此时此夜,共绾同心结。
窗外冰轮依旧在,玉貌已成长别。
旧著罗衣,不堪触目,洒泪都成血。
细思往事,只添镜里华发。
白话文翻译:
在这明月照耀的夜晚,天空如同水一般清澈,正是人间的美好佳节。小梅花已经绽放,春天的气息弥漫,家家户户的花烛点燃。人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喧闹的乐声和箫鼓声此起彼伏,直到天亮也没有停歇。年轻时的光景真是无与伦比。回想起二十年前的此时此夜,我们曾一起许下心愿。窗外的明月依旧高悬,而你的美貌已渐渐成为往事。那件旧衣服让我不忍触碰,眼泪流淌成血。细想往昔,只让镜子中的白发愈加增多。
注释:
- 千门:指千家万户。
- 佳节:美好的节日,通常指元宵节或春节。
- 小梅:指梅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绮罗:华丽的衣服,通常指女性的服饰。
- 箫鼓: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 风光:指景色和时光。
- 绾同心结:指结下的情缘或爱情。
- 冰轮:即明月,形容月亮的明亮。
- 玉貌:美丽的容貌。
- 不堪触目:不忍心看到,形容旧物让人感伤。
- 洒泪成血:形容眼泪流淌得很厉害,悲伤至极。
- 华发:白发,象征衰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宋代著名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丽。其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风貌。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秦观中年,生活中的忧愁与对往昔的回忆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惋惜与对现状的无奈。
诗歌鉴赏:
《念奴娇》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索的词作,开篇以千门明月引入,营造出节日的氛围,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词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梅花和家家户户的烛光,表现出一种温馨的节日气息。然而,这种欢愉却被随后的回忆所冲淡,词人回首二十年前的恋情,感慨万千,感受到时间流逝的无情。窗外的明月依旧在,而彼时的美好却已成为过去。通过细腻的描写,词人表达了对已逝青春的惋惜,以及对爱情的深切怀念。词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出词人对人生、爱情和时间的独特理解,具有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门明月,天如水,正是人间佳节。”:描绘出明月的美景,设置了节日的氛围。
- “开尽小梅春气透,花烛家家罗列。”:春梅盛开,家家户户点燃花烛,象征着温暖的春天和节日的热闹。
- “来往绮罗,喧阗箫鼓,达旦何曾歇。”:人们穿着华丽衣服,乐声不断,表现出节日的欢庆。
- “少年当此,风光真是殊绝。”:回忆年轻时的美好时光,感叹那时的光景无与伦比。
- “遥想二十年前,此时此夜,共绾同心结。”:追忆往昔,与爱人共同的美好时光。
- “窗外冰轮依旧在,玉貌已成长别。”:明月依旧,而美丽的容颜却已不再。
- “旧著罗衣,不堪触目,洒泪都成血。”:旧衣物让人感伤,流泪至极。
- “细思往事,只添镜里华发。”:回忆过往,愈加感到衰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冰轮”,形象生动。
- 对仗:如“来往绮罗,喧阗箫鼓”,增强了音韵美。
- 排比:通过连续的描绘,增强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全词通过描绘节日的欢愉与对往事的缅怀,表达了对青春的追忆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着清澈与宁静,同时也是思念的寄托。
- 小梅:代表春天和生机,暗含对美好过往的追忆。
- 花烛:象征家庭的温暖与节日的团圆。
- 旧衣:代表往昔的记忆与情感的牵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 A. 苏轼
- B. 秦观
- C. 李白
- D. 杜甫
-
词中提到的“冰轮”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
- B. 明月
- C. 星星
- D. 云彩
-
“洒泪都成血”表达的情感是?
- A. 开心
- B. 悲伤
- C. 愤怒
- D. 宽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秦观的《念奴娇》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但秦观侧重于对青春与爱情的追忆,而李清照则更为细腻地描绘了个人情感的复杂性。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艺术表现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秦观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