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陪章湖州致平援登道场山泛舟溪上》

时间: 2025-01-04 07:52:58

九日登临得翠微,拂天松竹引丹梯。

神游八表层霄近,目尽千山落日低。

人散飞云留画栋,舟回初月照清溪。

故知王谢风流在,吹帽何人醉似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登临得翠微,拂天松竹引丹梯。
神游八表层霄近,目尽千山落日低。
人散飞云留画栋,舟回初月照清溪。
故知王谢风流在,吹帽何人醉似泥。

白话文翻译:

重阳节这天,我登上翠微山,松竹轻拂,仿佛引导我走上通天的阶梯。
我凭空遨游,仿佛接近了高空,目光所及是千山万岭,夕阳正低垂。
人群散去,飞云留在画栋上,船只驶回,初升的月光照亮了清澈的溪水。
由此我知道,王谢的风流依旧在,那位戴着帽子的人,醉得像泥一样。

注释:

  •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
  • 翠微:指高山或青翠的山色。
  • 丹梯:比喻通向天的阶梯,象征向高处攀登。
  • 八表:指四面八方,形容空间的辽阔。
  • 人散飞云:人群散去后,云彩仍在空中漂浮。
  • 画栋:形容建筑的美丽,常指楼阁。
  • 王谢:指王羲之和谢安,二人都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名士,象征风流韵事。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程俱,字景安,宋代诗人,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重阳节,表现了游山玩水的乐趣,以及对往昔风流人物的追忆,反映了作者的闲适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对山水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游览乐趣与哲理思考。开篇“九日登临得翠微”,让人感受到秋日登高的清新与愉悦,松竹的轻拂更是增添了一种自然的和谐与宁静。接着“神游八表层霄近”,展现了诗人心境的升华,仿佛在高空中游览,极目远眺,时间与空间在此刻交融,令人沉醉。

诗中“人散飞云留画栋”描绘了人群散去后,留下的宁静与云彩的悠然,表现了诗人对孤独与自然的深刻感悟。最后两句提到的“王谢风流”则引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思考,表达了对风流韵事的向往与感慨,似乎在诉说着“即便风流人物已逝,生活的乐趣依然存在”的哲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与历史的追忆,传达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富有情趣和意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九日登临得翠微:在重阳节这天登上了翠微山,翠微象征青绿的山色,带来清新之感。
    2. 拂天松竹引丹梯:松竹轻拂,像是在引导我攀登通往天空的阶梯,表现出人和自然的和谐。
    3. 神游八表层霄近:心灵在空间中遨游,感受到接近高空的意境,体现了超然的境界。
    4. 目尽千山落日低:眼前是无尽的山峦,夕阳正在缓缓落下,营造出壮丽的景象。
    5. 人散飞云留画栋:人群散去,留下飞云在美丽的建筑上,展现出一种静谧的美感。
    6. 舟回初月照清溪:船只在初升的月光下驶回,溪水清澈,意境悠远。
    7. 故知王谢风流在:因此我知道王谢的风流依旧长存,表现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8. 吹帽何人醉似泥:问谁在此美景中醉得像泥一样,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丹梯”比喻通天的阶梯,象征人生的追求。
    • 拟人:“拂天松竹”让自然景物具有了人的动作,增强了画面感。
    • 对仗:“人散飞云”和“舟回初月”形成了和谐的对比,增添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闲适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对历史风流人物的追忆,传达出一种超然洒脱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翠微:象征着高远与清新,寓意着理想的追求。
  • 松竹:代表坚韧与高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增加了诗的哲理深度。
  • 初月: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给人以温暖和宁静的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九日指的是哪一天?

    • A. 八月初八
    • B. 九月初九
    • C. 十月初十
    • D. 七月初七
  2. “丹梯”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书法
    • B. 人生的追求
    • C. 美酒
    • D. 风流韵事
  3. 诗中提到的“王谢”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 A. 王羲之与谢安
    • B. 王维与谢朓
    • C. 王勃与谢灵运
    • D. 王昌龄与谢道韫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程俱的《九日陪章湖州致平援登道场山泛舟溪上》与杜甫的《登高》,两者皆表达了登高的感慨与自然的壮丽,但程俱更注重于个人的闲适与历史的追忆,而杜甫则更多反映了时代的苦痛与个人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