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猛虎行
作者: 高启 〔明代〕
阴风吹林乌鹊悲,
猛虎欲出人先知。
目光炯炯当路坐,
将军一见弧矢堕。
几家插棘高作门,
未到日没收猪豚。
猛虎虽猛犹可喜,
横行只在深山里。
白话文翻译:
在阴风吹拂的森林里,乌鸦和喜鹊发出悲鸣,猛虎要出来,大家都能察觉到。目光炯炯有神的猛虎坐在路边,当将军一见,箭矢便掉落在地。几户人家在高处插上荆棘做门,天还未黑就准备收猪和野豚。猛虎虽然凶猛,但也让人欣喜,它的横行只是在深山之中。
注释:
- 阴风:指阴冷的风,通常预示着不好的事物。
- 乌鹊:乌鸦和喜鹊,鸣叫声悲伤,暗示危险来临。
- 目光炯炯:形容眼神明亮有神,显示出警觉。
- 将军:指有威望的武将,可能承担保护百姓的责任。
- 弧矢:古代的弓箭,象征武器。
- 插棘高作门:用荆棘高高插起,象征防御。
- 收猪豚:收集家畜,准备过夜。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描绘的自然现象和猛虎的意象在古代文学中常常用来象征危险和挑战。猛虎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作强大的象征,具有威胁和保护的双重含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487-1535),字孟敖,号季庵,明代诗人,生于浙江。高启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明代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物、人生哲理为主题,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猛虎行》创作于明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动乱之际,民众生活困苦,诗人通过描写猛虎的形象,暗喻社会的不安和潜在的危险,同时又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猛虎行》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界的威胁与人类的反应。在阴风的背景下,乌鹊的悲鸣给人以不安的预感,猛虎的出现更是引发了警觉。诗中将猛虎描绘得既凶猛又可喜,暗示着人们在面对危险时的复杂心态。猛虎虽强,但它的活动范围被局限于深山之中,隐喻着社会动荡的现象并非无处不在,实际上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发生的。
整首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半部分警示人们注意潜在的威胁,后半部分则传达出一种乐观的情绪,认为猛虎的存在虽然可怕,但也在深山之中,其实并不至于对人们的生活构成直接的威胁。这既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尊重,也显示了在危机环境下的求生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阴风吹林乌鹊悲:阴冷的风在树林中吹动,乌鹊发出悲鸣,暗示危险来临。
- 猛虎欲出人先知:猛虎即将出山,大家都能感知到这一点。
- 目光炯炯当路坐:猛虎目光锐利,坐在路边,显示出它的威风。
- 将军一见弧矢堕:将军见到猛虎,箭矢都掉落,表现出恐惧。
- 几家插棘高作门:几户人家插上荆棘作为防范。
- 未到日没收猪豚:天未黑,农人已准备收养的猪和野豚。
- 猛虎虽猛犹可喜:猛虎虽然凶猛,但也有可喜之处。
- 横行只在深山里:猛虎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深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猛虎比作潜在的威胁,寓意深刻。
- 拟人:乌鹊的悲鸣赋予其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插棘高作门”和“未到日没收猪豚”,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在社会动乱与自然威胁中,人们既要警惕潜在的危险,又要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强调了人类在面对困难时的智慧与勇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猛虎:象征强大的威胁与挑战,亦可视为自然的力量。
- 乌鹊:象征警觉与悲鸣,预示危险的来临。
- 弓箭:象征武装与防御,反映出人们对安全的渴望。
- 荆棘:象征防护与束缚,反映出人们的生存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阴风吹林乌鹊悲”意在表达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潜在的危险
C. 人们的欢乐
D. 生活的平静 -
填空题:诗中提到“将军一见弧矢堕”,这句诗表现了将军的__。
-
判断题:诗中认为猛虎的存在是完全可怕的。 (对/错)
答案:
- B
- 恐惧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猛虎行》在描写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上更为直接,前者着重于国家的动乱,后者则通过自然的威胁来反映社会的不安。但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现状的关注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化与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