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启的《姑苏杂咏 叠韵吴宫词》原文如下:
筵前怜婵娟,醉媚睡翠被。
精兵惊升城,弃避愧坠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宴席前对美丽的婵娟(指美女或月亮)产生怜惜之情的场景。醉意朦胧中,她在翠色的被子里沉睡,显得格外妩媚。然后,战士们因战争的突发而惊慌地升起城墙,抛弃了自己的情感,愧疚地流下眼泪。
注释:
- 筵前:指宴席前面,诗人在这里描绘宴会的情景。
- 婵娟:美丽的女子或月亮,这里主要指美丽的女子。
- 醉媚:指因醉酒而显得更加妩媚。
- 睡翠被:翠色的被子,形容女子在被子中的状态。
- 精兵:精锐的士兵。
- 升城:指士兵们急忙上城墙以应对突发情况。
- 弃避:抛弃和躲避,指士兵们在慌乱中抛弃个人情感。
- 愧坠泪:因内心的愧疚而流下眼泪。
典故解析:
此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它通过描绘宴会和战场,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于美与战的矛盾感受。在古代,士人常常面临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感之间的纠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9),字世荣,号浔阳,明代著名的诗人,与徐渭、杨慎并称为“明初三大家”。高启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
创作背景:
《姑苏杂咏 叠韵吴宫词》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宴席之美与战乱之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战争带来的痛苦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示了高启独特的艺术风格,结合了宴会的欢愉与战争的悲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开头的“筵前怜婵娟”描绘了一种温柔而美好的场景,令人联想到繁华的宴席与美丽的女子,这种场景蕴含着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怜惜。而后半部分“精兵惊升城,弃避愧坠泪”则突显了战争的突如其来和无情的破坏,士兵们无奈地被迫面对战争的残酷和内心的矛盾。这种强烈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美好与残酷现实时的无奈与悲哀。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对生活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筵前怜婵娟:在宴席前,我对美丽的婵娟产生了怜惜。
- 醉媚睡翠被:醉酒后,她在翠色的被子里沉沉入睡,显得更加妩媚。
- 精兵惊升城:精锐的士兵突然受到惊吓,急忙爬上城墙。
- 弃避愧坠泪:他们在慌乱中抛弃了自己的情感,因内心的愧疚而流下眼泪。
修辞手法:
- 对比:宴席的欢愉与战场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 拟人:将士兵的情感赋予人性,使得他们的愧疚显得更加真实。
- 意象:用“婵娟”“翠被”等意象传达了美的柔和与战争的残酷。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美好与战争的对比,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筵席:象征着欢愉与生活的美好。
- 婵娟:象征着美丽与温柔,使人向往。
- 翠被:象征着安逸与宁静的生活状态。
- 精兵:象征着战乱与无情的人生现实。
- 泪:象征着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婵娟”指的是: A. 一种花 B. 美丽的女子或月亮 C. 城墙
-
“弃避愧坠泪”中“愧”指的是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内疚 C. 恐惧
-
此诗的主要主题是: A. 对战争的赞美 B. 对生活的无常与对美好的珍惜 C. 对宴会的描绘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高启的《姑苏杂咏》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涉及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李白更侧重于豪放与畅快,而高启则在对比中展现了更深的内心挣扎与反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古代诗词鉴赏》
- 《高启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