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舅母太夫人方氏挽词三首其一
我愿延陵道,几如渭水阳。
适传杯泛影,何意隙沉光。
拟补兰陔雅,翻吟薤露章。
支离妨执绋,雨泣望楸行。
白话文翻译
我希望能走上延陵的路,几乎像渭水的阳光一样明亮。
刚刚传来杯中的倒影,何以在这细微的光线中沉淀下去?
试图用兰花和雅韵来弥补,反复吟诵那《薤露章》。
但心绪支离破碎,仿佛是在雨中哭泣,望着那远方的楸树行走。
注释
- 延陵:指古代的延陵,是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个地方,常用来象征美好的前程。
- 渭水:即渭河,位于陕西省,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常用来比喻清澈明亮的水。
- 杯泛影:杯子在水面上的倒影,暗示着人们的思念和美好的回忆。
- 兰陔:指兰花,象征高雅,常与美好的人品相联系。
- 薤露章:是《诗经》中的一篇,表达了对逝去的人的怀念。
- 支离:指心情的纷乱、碎裂。
- 楸行:楸树,常用作象征思念和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澄心,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其作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细节描绘自然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的关怀和对人情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挽词是范成大为其舅母太夫人方氏所作,表达了他对逝者的深情怀念。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亲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挽词在结构上采用了四个对仗工整的句子,诗人通过对延陵、渭水、兰陔等意象的运用,传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开篇的“我愿延陵道”,表明了诗人渴望走向美好未来的心情,而“几如渭水阳”则将这种愿望与光明的象征结合在一起,渭水的明亮与延陵的美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适传杯泛影”中,诗人通过杯中的倒影引发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拟补兰陔雅”,则是通过兰花的典雅来寄托对逝者的怀念,显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亲情的珍视。
后两句“支离妨执绋,雨泣望楸行”则表达了作者心绪的复杂与悲伤,心情的支离让人难以把握,而在雨中仿佛又带来一种无奈的思念。这种情感的表达在整首诗中达到高潮,既有对逝者的哀悼,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愿延陵道: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 几如渭水阳:渭水的阳光象征着明亮和希望,暗示着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 适传杯泛影:杯中的倒影传递出思念和回忆的情感。
- 何意隙沉光:反映出对光阴流逝的无奈,细微的光线也能承载沉重的情感。
- 拟补兰陔雅:兰花象征着高雅,试图用高雅的事物来弥补失去的亲情。
- 翻吟薤露章:吟诵古诗,表达对逝者的追忆和怀念。
- 支离妨执绋:心情纷乱,难以把握,体现了深切的悲伤。
- 雨泣望楸行:在雨中流泪,望着远方的楸树,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渭水阳”比作未来的希望,增强了诗歌的意象。
- 对仗:整首诗采用对仗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兰花、楸树等意象象征着高雅和思念,增加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延陵:象征美好未来和希望。
- 渭水:象征清澈和明亮。
- 兰陔:象征高雅和美好品德。
- 薤露章:代表古典文化和对逝者的怀念。
- 楸树:常象征思念和离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范成大
- D. 白居易
-
“适传杯泛影”中的“杯”指的是什么?
- A. 酒杯
- B. 茶杯
- C. 水杯
- D. 容器
-
诗中“兰陔”象征的是什么?
- A. 美好的爱情
- B. 高雅的品德
- C. 友情
- D. 财富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舅母太夫人方氏挽词》与李白的《静夜思》:
- 两者都表达了对亲人和故人的思念,但范成大的作品更加细腻,情感更加复杂,而李白的《静夜思》则更为简洁,直白。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宋诗选》
通过以上的解析和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范成大的《舅母太夫人方氏挽词三首其一》的情感和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