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雨作》

时间: 2025-01-01 11:19:28

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

东风不是厌滕六,却怕雪天容易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
东风不是厌滕六,却怕雪天容易晴。

白话文翻译:

瑞雪纷飞,麦田已经变得青翠欲滴,更加需要甘霖细雨来滋润生长。东风虽然不喜欢滕六(指的是冬季的寒冷),但是它却害怕在下雪的日子里容易变得晴朗。

注释:

字词注释:

  • 瑞叶:指瑞雪,象征着吉祥的雪花。
  • 膏雨:指的是滋润的细雨。
  • 欣荣:形容植物生长茂盛,欣欣向荣。
  • 东风:春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
  • 滕六:可能指的是初春的寒冷天气。

典故解析:

  • “瑞雪兆丰年”是一个常见的农谚,意指雪后春来,农作物会丰收。诗中提到的“瑞叶”可与此典故相联系。
  • “东风”一词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代表着万物复苏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叔华,号问樵,江苏常州人,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及园艺家。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作品细腻生动。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农耕社会,农业生产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心。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农作物生长的关注与期待。

诗歌鉴赏:

《雪后雨作》是一首描绘春季农田景象的诗,诗中兼具了自然景物与农事活动的描写。首句“瑞叶飞来麦已青”开篇即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瑞雪不仅象征着吉祥,也为农作物的生长奠定了基础。接着“更烦膏雨发欣荣”,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春雨对麦田的生长至关重要的作用,透出诗人对于农业的关切与期待。

第二联“东风不是厌滕六,却怕雪天容易晴”则转向思考,东风虽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对于农人来说,春天的阳光与温暖是有时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尤其是在雪后,气候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全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对自然变化的哲理思考,表现了诗人对季节轮回与农业生产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瑞叶飞来麦已青:描绘瑞雪纷飞的景象,暗示着春的来临,农田的麦子开始生长,生机勃勃。
  • 更烦膏雨发欣荣:表达了对春雨的渴望,因为细雨会促进麦子的生长,使其更加繁茂。
  • 东风不是厌滕六:东风即春风,诗人在此提到东风不厌寒冷的冬季,暗示春天的来临。
  • 却怕雪天容易晴:诗人担忧雪后的天气变化,晴天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瑞叶”比作吉祥的雪,增加了诗的意象。
  • 拟人:赋予东风情感,表示其对寒冷的厌恶,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中上下联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以及对农业生产的深切关注。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知。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瑞雪:象征吉祥与丰收。
  • 麦田:代表着农田与希望。
  • 东风:象征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瑞叶”指的是什么? A. 雪花
    B. 叶子
    C. 花朵
    D. 麦子

  2. “膏雨”在诗中指的是: A. 大雨
    B. 细雨
    C. 雪
    D. 风

  3.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厌恶
    B. 中立
    C. 渴望与期待
    D. 忧虑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雪后雨作》与杜甫的《春望》都涉及春天与农田的主题,但范成大更侧重于对农业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战乱中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范成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