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皋渡二首》

时间: 2025-01-01 17:37:46

危沙崩岸欲侵墙,直下清江百尺强。

过了笋舆元未觉,忽然回首冷思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皋渡二首
作者:杨万里

危沙崩岸欲侵墙,
直下清江百尺强。
过了笋舆元未觉,
忽然回首冷思量。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危危的沙滩崩塌,似乎要侵入墙边,
清江直下,水深达百尺。
经过了竹笋舸,自己丝毫没有察觉,
忽然回头,心中冷静地思量。


注释:

字词注释:

  • 危沙:危险的沙滩。
  • 崩岸:崩塌的岸边。
  • 侵墙:侵入墙边。
  • 清江:清澈的江水。
  • 笋舸:竹笋形状的小船。
  • 未觉:没有意识到,未曾察觉。
  • 冷思量:冷静地思考、回顾。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笋舸”一词可联想到古代水乡的生活景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庚子年正月,正值春寒时节,诗人在经过大皋渡时,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引发了深刻的思考,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周遭环境的细致观察与内心的思考。首句“危沙崩岸欲侵墙”生动地描绘了沙滩的危险,给人一种悬念与紧迫感,仿佛在警示人们自然的威胁。接下来的“直下清江百尺强”,则展现了清江的深邃与宽广,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雄伟与力量。

“过了笋舸元未觉”,这句诗中诗人自述经过竹笋舸时没有察觉,透出一种恍惚与无奈,仿佛在暗示生活中的无常与瞬息万变。最后一句“忽然回首冷思量”,则是诗人内心的反思,带有一种哲理的深度,表达了对过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迷惘。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感悟,具有很强的哲学意味和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危沙崩岸欲侵墙”:描述了沙滩崩塌的危险,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的威胁。
  • “直下清江百尺强”:强调了江水的深邃,衬托出沙滩的脆弱与不安。
  • “过了笋舸元未觉”:表现了对周围环境的忽视,暗示生活中的疏忽与无知。
  • “忽然回首冷思量”: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冷静与思考,带有哲理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沙滩比作一个危险的存在,生动形象。
  • 拟人:沙滩似乎有了侵入的意图,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宁静中的哲理与对生命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沙滩:象征着脆弱与不安。
  • 江水:象征着深邃与力量。
  • 笋舸:代表着生活的平淡与无常。
  • 回首:象征着反思与内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危沙崩岸”的意思是:
    A. 沙滩的危险
    B. 水的深度
    C. 船的形状

  2. “过了笋舸元未觉”中的“未觉”指的是:
    A. 没有看到
    B. 没有意识到
    C. 没有经过

  3. 诗中表现了对自然的什么态度?
    A. 轻视
    B. 尊重与思考
    C. 忽略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的名篇,展现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的诗作,描绘早春的景象。

诗词对比:
对比杨万里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鹿柴》,都是描绘自然景象,但王维的诗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而杨万里的诗则更多地关注自然的威胁与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