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点绛唇
作者: 晏殊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露下风高,井梧宫簟生秋意。
画堂筵启。一曲呈珠缀。
天外行云,欲去凝香袂。
炉烟起。断肠声里。
敛尽双蛾翠。
白话文翻译:
在露水滴落、秋风高扬的时节,梧桐树和宫中的凉席都透着一丝秋意。
画堂中,宴席已开,一曲乐声如珠般串联而成。
天边的行云,似乎要随风而去,带走那缕缕香气。
炉边的烟雾升起,伴随着那令人断肠的声音。
收敛尽眉间的翠色。
注释:
- 井梧: 指井边的梧桐树,象征高洁和清雅。
- 宫簟: 宫殿中的凉席,象征着高贵的生活。
- 画堂: 装饰华丽的厅堂。
- 珠缀: 珠子装饰的乐曲,形容乐音美妙动人。
- 香袂: 香气缠绕的衣袖,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 断肠声: 形容悲伤的声音,令人心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殊(991年—1055年),字叔原,号洮水居士,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擅长词作。他的词风清丽婉约,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词作于宋代秋季,表达了秋天带来的萧瑟情绪和对美好回忆的追忆。此时正值政治动荡与个人困境之际,诗人多有感慨。
诗歌鉴赏:
晏殊的《点绛唇》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充满秋意的画面。开篇的“露下风高”,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渲染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画堂筵启”,宴席的开启与乐曲的奏响,似乎为这一抹秋意增添了一丝温暖。然而,随着“天外行云,欲去凝香袂”的描绘,诗人又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惆怅和不舍,仿佛那飘渺的云朵正带走他心中珍贵的回忆。最后一句“敛尽双蛾翠”,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失去的深切怀念和无奈。整首词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展示了晏殊卓越的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露下风高,井梧宫簟生秋意: 露水落下,秋风高扬,梧桐树和宫中的凉席都透出深秋的气息。
- 画堂筵启。一曲呈珠缀: 华美的厅堂中,宴席已开,一曲美妙的乐音如珍珠般串联而成。
- 天外行云,欲去凝香袂: 天边的行云,似乎要随风而去,带走那缕缕香气。
- 炉烟起。断肠声里: 炉边的烟雾升起,伴随着令人心痛的悲伤声音。
- 敛尽双蛾翠: 收敛尽眉间的翠色,暗示对美好时光的失去与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 “一曲呈珠缀”,将乐声比作珠子,形容其美妙。
- 拟人: “欲去凝香袂”,让行云仿佛具有人性,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 词句结构工整,呈现出音乐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秋天的意象,表达了对失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惆怅,渗透着深切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露: 象征清新、纯洁。
- 风: 象征变化与时光流逝。
- 梧桐: 象征高洁与孤独。
- 乐声: 象征美好与欢乐。
- 行云: 象征流逝与无常。
- 炉烟: 象征温暖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井梧”指代什么?
- a. 梧桐树
- b. 井水
- c. 宫殿
-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画堂筵启”表达了__的情景。
-
判断题: “天外行云,欲去凝香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对/错)
答案:
- a
- 宴席已开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比较晏殊与李清照的词作,二者均以细腻的情感著称,但晏殊多描绘自然与离愁,李清照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晏殊年谱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