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蚕忙日,豆熟已离离。
摘入蟹筐全类茧,
缫于女手本无丝。
笑杀采桑儿。
白话文翻译:
在蚕虫忙碌的日子里,豆子已经成熟了。
将豆子摘入蟹筐,像是摘下全是茧的蚕。
女工缫丝时,手中却没有丝线。
采桑的小孩子笑得特别可爱。
注释:
- 蚕忙日:指的是蚕虫活动频繁的时期,通常是在春夏之交,表示农忙的季节。
- 离离:形容豆子成熟的情景,生长茂盛的样子。
- 蟹筐:一种用来装蟹的筐,诗中用来比喻装豆子的筐。
- 缫:指缫丝,即将蚕茧中的丝抽取出来的过程。
- 女手:指的是女性的手,暗示在缫丝的过程中女性的参与。
- 本无丝:本来没有丝线的意思,暗指缫丝的过程并不顺利。
- 笑杀:形容笑得特别好,常用于夸张地表示可爱或好玩。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提及的“蚕”和“桑”是中国传统农业的重要元素,象征着农耕文明和女性的劳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震,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为人知,但其作品在描写自然和农村生活方面颇具特色,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忆江南·初夏九咏》是陆震在描写江南初夏景象时创作的一组诗词,反映了江南地区的农村风情,以及农民的辛勤劳动和生活的乐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初夏时节江南农村的生动景象。开篇的“蚕忙日,豆熟已离离”就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氛围,蚕虫的忙碌和豆子的成熟象征着丰收的希望。随后的“摘入蟹筐全类茧”,则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农民在收获季节的忙碌和快乐,蟹筐内盛满了丰收的希望。
而“缫于女手本无丝”,则将女工的辛劳与自然的馈赠形成对比,虽然辛苦,但却显得朴实无华,反映出农耕生活的真实与艰辛。最后一句“笑杀采桑儿”则以轻松幽默的口吻收尾,传递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展现了孩子们在田野间无忧无虑的欢笑,表达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轻松愉悦,反映了初夏时节的丰盈与快乐,展现了农民的勤劳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蚕忙日,豆熟已离离:描绘了自然界的活力,强调了农忙时节的到来。
- 摘入蟹筐全类茧:用蟹筐作为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收获的情景。
- 缫于女手本无丝:暗示缫丝的艰难,反映了生活的现实。
- 笑杀采桑儿:以轻松幽默的语气,表现孩子们的快乐,传达出一种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摘入蟹筐全类茧”,将豆子与蚕茧相比较,形象生动。
- 拟人:如“笑杀采桑儿”,赋予孩子们以生动的情感,增强表现力。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韵律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赞美,描绘了初夏时节的丰收与快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生生不息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蚕:象征着勤劳与付出。
- 豆: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蟹筐:象征着农民的生活工具,承载着辛勤与成果。
- 女手:象征着女性在农村生产中的重要角色。
- 采桑儿:象征着天真无邪的童年,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豆”是什么季节成熟的?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
“缫于女手本无丝”中的“缫”指的是什么?
A. 采摘
B. 缫丝
C. 种植
D. 收割 -
诗中“笑杀采桑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悲伤
B. 忧愁
C. 快乐
D. 疲惫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江南春》 – 杜甫
诗词对比:
陆震与杜甫的诗作比较:
- 主题:陆震的诗专注于生活的乐趣与农田的丰收,而杜甫的诗则多描绘社会的动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 风格:陆震的诗风轻松幽默,杜甫则更为沉重严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陆震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