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斋戒罢宴彻乐闻韦宾客皇甫郎中饮会亦稀…长句呈谢》

时间: 2025-01-19 20:48:08

妓房匣镜满红埃,酒库封瓶生绿苔。

居士尔时缘护戒,

车公何事亦停杯。

散斋香火今朝散,开素盘筵后日开。

随意往还君莫怪,坐禅僧去饮徒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月斋戒罢宴彻乐闻韦宾客皇甫郎中饮会亦稀
妓房匣镜满红埃,酒库封瓶生绿苔。
居士尔时缘护戒,车公何事亦停杯。
散斋香火今朝散,开素盘筵后日开。
随意往还君莫怪,坐禅僧去饮徒来。

白话文翻译

五月的斋戒结束了,宴会的乐声传来,韦宾客与皇甫郎中一起聚饮的场面也显得稀少。
妓女的房间里,镜子上满是红尘,酒库的封瓶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
居士那时因为戒律而不饮酒,车公又因何事停下酒杯呢?
今天散斋的香火已然熄灭,明天的素盘宴席也已准备好。
请随意来往,朋友们不要怪我,坐禅的僧人去饮酒,我却徒然前来。

注释

  • 斋戒:指的是禁食和忏悔的宗教活动。
  • 妓房:指的是妓女居住的地方。
  • 匣镜:古代用来放置镜子的匣子。
  • 红埃:指的是红色的尘埃,暗示了繁华的消逝。
  • 绿苔:长在酒瓶上的苔藓,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冷清。
  • 居士:指信佛的文人或高士。
  • 车公:指的是神话中的车神,古人称神灵为“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诗作通俗易懂且富有深情而被广泛喜爱。他的诗歌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关注社会民生与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诗人白居易在长安的生活时期,政治动荡与社会变化使得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诗中的斋戒与饮酒的对比,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饮食、节制的思考与追求。

诗歌鉴赏

白居易的《五月斋戒罢宴彻乐闻韦宾客皇甫郎中饮会亦稀…长句呈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表现了唐代士人生活的复杂性。在宴席与斋戒之间,诗人似乎在探讨人性的矛盾和社会的变迁。诗的开头以“五月斋戒”引入,既是时间的标志,又暗示了节制与享乐的对立。接着,诗人描绘了妓房的景象,红尘与酒库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繁华背后的孤寂与无奈。

“居士尔时缘护戒,车公何事亦停杯。”这一句让人感受到诗人对饮酒的无奈与对戒律的尊重,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反思和对自我节制的追求。而“散斋香火今朝散,开素盘筵后日开。”则展现出一种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更替,暗示着生活的无常与变化。

整首诗在情感上有着淡淡的忧伤,既有对过去繁华的怀念,也有对当下生活的无奈与接受。白居易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人生、饮食、节制的深思,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淡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五月斋戒罢宴彻乐闻韦宾客皇甫郎中饮会亦稀
    五月的斋戒结束了,宴会的乐声传来,韦宾客与皇甫郎中的饮会显得稀少。

  2. 妓房匣镜满红埃,酒库封瓶生绿苔
    妓女的房间中,镜子上覆盖着红尘,酒库的封瓶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

  3. 居士尔时缘护戒,车公何事亦停杯
    当时的居士因为守戒律而不饮酒,车公又为何停下酒杯呢?

  4. 散斋香火今朝散,开素盘筵后日开
    今天的散斋香火已然熄灭,明天的素宴也已准备好。

  5. 随意往还君莫怪,坐禅僧去饮徒来
    请随意来往,朋友们不要怪我,坐禅的僧人去饮酒,我却徒然前来。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斋戒与饮酒、繁华与冷清的对比,展现了矛盾的情感。
  • 象征:绿苔与红埃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变迁。
  • 拟人:将香火与饮酒赋予情感,反映诗人内心的纠结。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斋戒与饮酒为线索,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选择的矛盾,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淡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妓房:象征着繁华与享乐,反映了社会的浮华。
  • 红埃:寓意着过去的繁华与如今的尘埃落定。
  • 酒库:象征着生活的享受与遗忘。
  • 香火:代表着信仰与节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斋戒”指的是什么?
    A. 吃饭
    B. 禁食忏悔
    C. 聚会
    D. 游玩

  2. “酒库封瓶生绿苔”中的“绿苔”象征的是什么?
    A. 富饶
    B. 冷清与时间的流逝
    C. 繁华
    D. 快乐

  3. 诗中提到的“居士”是指什么?
    A. 读书人
    B. 信佛的文人
    C. 官员
    D. 学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白居易与李白在饮酒主题上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白居易更注重生活的细腻感受,而李白则倾向于豪放与激情。李白的《将进酒》强调饮酒的洒脱与豪情,而白居易则在《五月斋戒罢宴》中展现了对饮酒的思考与反思,体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