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斋》

时间: 2025-01-17 10:08:53

乱离固多事,贤哲有要领。

一切本仁义,条教日月炳。

邦民用不犯,闭阁自非省。

犹能肖盖公,使我醉清净。

春风花满门,午梦日转影。

先已戒铃下,吏至无辄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铃斋
冯时行 〔宋代〕

乱离固多事,贤哲有要领。
一切本仁义,条教日月炳。
邦民用不犯,闭阁自非省。
犹能肖盖公,使我醉清净。
春风花满门,午梦日转影。
先已戒铃下,吏至无辄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纷扰世事的思考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面对世间的乱离与事务,贤明的人能够把握要领,保持仁义之心。一切事物都应以仁义为本,教化如同日月般明亮。民众的安宁不应受到侵犯,闭门自守并非省事,但仍能像盖公一样,让我沉醉在清净的生活中。春风吹拂,花儿盛开,午后的梦境在光影中变换。早已戒掉了铃声,官吏来访时,我也不再请求。

注释

  • 乱离:指纷扰和离散的状态。
  • 贤哲:指有智慧和德行的人。
  • 仁义:指仁爱和正义,儒家思想的核心。
  • 条教:指条理分明的教导。
  • 邦民:指国家的人民。
  • 闭阁:关上门,不与外界接触。
  • 肖盖公:指的是陶渊明,因其隐居生活而被称为盖公。
  • 醉清净:指陶醉于清静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时行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以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而受人喜爱。冯时行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世事的观察与哲理的探讨。

创作背景

《铃斋》创作于冯时行隐居生活时期,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诗人选择了隐逸,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和对内心安宁的追求。

诗歌鉴赏

《铃斋》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它通过对世事的思考,展现出诗人冯时行对仁义道德的坚定信念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便以“乱离固多事”点出世事的纷繁复杂,这种对现实的直面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显得沉重而又深刻。接着,诗人提到“贤哲有要领”,表明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贤明的人能够把握生活的真谛,进而不为世事所扰,体现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在“春风花满门,午梦日转影”中,诗人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好的自然画面,反映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最后几句则表现出他对隐居生活的感慨,尤其是“早已戒铃下,吏至无辄请”,暗示了对外界干扰的拒绝。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意境,内容上则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乱离固多事:说明世间纷乱,事情多。
  • 贤哲有要领:贤人有智慧和方法。
  • 一切本仁义:所有行为应以仁义为基础。
  • 条教日月炳:教化像日月一样明亮。
  • 邦民用不犯:国家的人民应得到保护。
  • 闭阁自非省:闭门不一定能避开烦恼。
  • 犹能肖盖公:仍然能像陶渊明那样安逸。
  • 使我醉清净:让我沉醉于清净的生活。
  • 春风花满门:春风送来繁花,门前景色宜人。
  • 午梦日转影:午后梦境如光影般变化。
  • 先已戒铃下:早已停止铃声。
  • 吏至无辄请:官吏来访也不再请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春风花满门,午梦日转影”中形成的对称结构。
  • 比喻:如“条教日月炳”,将教化比作日月的光辉,体现其重要性。
  • 排比:通过多句的并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世事的反思、对仁义的强调以及对清净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纷扰尘世的逃避,体现了深厚的哲学思考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世俗的纷扰与干扰。
  • 春风:象征生机与希望。
  • :象征美好与宁静的生活。
  • 清净: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贤哲有要领”,贤哲指的是: A. 有智慧的人
    B. 有权力的人
    C. 有财富的人
    D. 有名望的人

  2. 诗中提到“犹能肖盖公”,盖公指的是: A. 陶渊明
    B. 杜甫
    C. 李白
    D. 白居易

  3. “闭阁自非省”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看法? A. 避世的无用
    B. 生活的富裕
    C. 官吏的到访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对国家与人民的关怀。

诗词对比

  • 冯时行 vs. 陶渊明
    • 两者都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冯时行更多地反映了对仁义的强调,而陶渊明则更关注自然与自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冯时行诗文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