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舜弼中秋有感三首》

时间: 2025-01-04 12:10:05

人间八九不如意,独坐萧萧愁绝时。

空有此心谁领会,知余明月是襟期。

婆娑寒影不知老,呼吸清光能疗饥。

今夕不妨休见面,旱苗须雨一深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间八九不如意,独坐萧萧愁绝时。
空有此心谁领会,知余明月是襟期。
婆娑寒影不知老,呼吸清光能疗饥。
今夕不妨休见面,旱苗须雨一深犁。

白话文翻译:

人世间有八九件事情不如意,我独自坐在这里,感到无比的忧愁。
我虽然有这样的心情,但又有谁能理解呢?只有那明亮的月光能让我感受到寄托的情怀。
月光下的寒影似乎不知岁月的流逝,呼吸着这清冷的光辉可以让我暂时忘却饥饿。
今晚不妨就不见面了,干旱的田地需要雨水的滋润,深耕才能带来丰收。

注释:

  • 八九不如意:指人间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通常用“八九”来形容。
  • 萧萧:形容环境的冷清和孤寂。
  • 襟期:指心中所寄托的情感和期望。
  • 婆娑:形容月光下的影子摇曳的样子。
  • 疗饥:比喻用清新的空气和明亮的月光来减轻内心的空虚和饥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时行,字子华,号退庵,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抒情见长。他的诗作常常蕴含深厚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中秋佳节,诗人在独自赏月时,感受到深深的孤独与忧愁,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和陈舜弼中秋有感三首》通过描绘诗人在中秋时节的孤独与思索,揭示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两句描绘了因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而感到的愁苦,表达了孤独时刻的自我反思。诗人虽有深厚的感情,但却觉得无人能懂,这种孤独感使得他在明月下的思绪愈加沉重。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月光的清冷和影子的婆娑,表现出一种对岁月的无奈与思索,似乎在思考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意义。最后一句则是对未来的希望,暗示着在逆境中需要努力耕耘,才能迎来丰收与希望。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间八九不如意,独坐萧萧愁绝时。

    • 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诗人独自一人坐在空旷的地方,感到深深的愁苦。
  2. 空有此心谁领会,知余明月是襟期。

    • 诗人感叹即使心中有情感,也没有人能够理解,只有明月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寄托与期望。
  3. 婆娑寒影不知老,呼吸清光能疗饥。

    • 月光下摇曳的影子似乎不知岁月的流逝,诗人通过呼吸清冷的月光来抚慰心灵的饥渴。
  4. 今夕不妨休见面,旱苗须雨一深犁。

    • 今晚不如就不相见,正如干旱的田地需要雨水滋润,深耕才能迎来丰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抚慰心灵的元素。
  • 拟人:将寒影描述为“不知老”,赋予其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孤独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希望的寄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思念与寄托,代表着诗人内心的情感。
  • 寒影:象征孤独与岁月流逝。
  • 清光:象征宁静与内心的慰藉。
  • 旱苗与深犁:象征希望与努力,暗示逆境中需要的耕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八九不如意”指的是:

    • A. 生活中的快乐
    • B. 生活中的不如意
    • C. 生活中的理想
  2. 诗人通过哪种自然元素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 A. 风
    • B. 月光
    • C. 雨水
  3. 诗中提到的“旱苗须雨”暗示着:

    • A. 不需要耕耘
    • B. 未来的希望需要努力去实现
    • C. 一切都已无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题材,表达思乡之情,更加直接、浓烈。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冯时行生平与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