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杜合州送酒》

时间: 2025-01-04 12:29:30

浦树江云晚杜门,史君书札问深村。

忧愁彻骨妨诗律,赋咏开荒得酒樽。

病肺可能供痛饮,濡唇亦足荷深恩。

呼儿擎出随藤杖,洗盏开尝坐竹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谢杜合州送酒
冯时行

浦树江云晚杜门,
史君书札问深村。
忧愁彻骨妨诗律,
赋咏开荒得酒樽。
病肺可能供痛饮,
濡唇亦足荷深恩。
呼儿擎出随藤杖,
洗盏开尝坐竹根。

白话文翻译:

在傍晚的江边,浦树与云影交织,我闭门不出。史君的书信询问我在深山的生活。忧愁如同透骨的寒气,妨碍了我的诗歌创作。写诗的艰辛,竟让我得到了酒樽。我的肺病可能还允许我痛痛快快地饮酒,轻轻润唇也足以承载深厚的恩情。我呼叫儿子,将酒杯从藤杖的旁边端出,洗净酒盏,坐在竹根旁畅饮。

注释:

  • 浦树:指江边的树木,常与江水相映,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江云:指江面上的云,描绘出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象。
  • 杜门:闭门不出,表示隐居的状态。
  • 史君:史君即史达祖,诗人友人,诗中提到的书信代表友情的关怀。
  • 忧愁彻骨:形容忧愁深入骨髓,影响到生活和创作。
  • 赋咏开荒得酒樽:赋诗和开荒耕作,最终得到了酒,暗示了对生活的调侃与无奈。
  • 病肺:指作者的身体状况,表现出对饮酒的犹豫。
  • 濡唇:轻轻润唇,形容饮酒后的满足感。
  • 藤杖:指用藤制作的拐杖,象征老年或病弱。
  • 洗盏开尝:洗净酒杯,准备饮酒,体现出一种仪式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时行(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青松,南宋时期的诗人,善于山水田园诗,生活简朴,秉持隐逸之志。他的诗作常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冯时行隐居之际,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在身心疲惫之际,借酒浇愁的心境。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对诗歌创作的执着。

诗歌鉴赏:

《谢杜合州送酒》是冯时行的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诗作。全诗通过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展示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孤独与渴望。开篇以“浦树江云晚杜门”描绘出一个宁静的傍晚,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随着“史君书札问深村”的出现,诗人感受到了友人的关怀,虽然身处偏僻,但心中依然有情谊相伴。

接下来的“忧愁彻骨妨诗律”展现了诗人因为忧愁而影响创作的心情,而“赋咏开荒得酒樽”则是一种自嘲,暗示即使困扰重重,他仍在努力创作并借酒消愁。这种矛盾的心理在“病肺可能供痛饮,濡唇亦足荷深恩”中彰显,尽管身体不适,但对酒的渴望与友人的深情厚谊让他感到慰藉。

最后两句“呼儿擎出随藤杖,洗盏开尝坐竹根”展现了诗人轻松的饮酒场景,虽然身心疲惫,但他依然能够享受生活的点滴。这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冯时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浦树江云晚杜门:描绘傍晚的江边景色,表现隐居的宁静。
  2. 史君书札问深村:史君的问候,体现友情的温暖。
  3. 忧愁彻骨妨诗律:忧愁深重,影响诗人创作。
  4. 赋咏开荒得酒樽:诗歌与耕作,获得酒,反映生活的辛酸。
  5. 病肺可能供痛饮:尽管身体不适,仍想畅饮。
  6. 濡唇亦足荷深恩:饮酒后,感受到友人的恩情。
  7. 呼儿擎出随藤杖:亲情的展现,呼儿端酒。
  8. 洗盏开尝坐竹根:饮酒的情境,享受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忧愁彻骨”形象地传达了深切的情感。
  • 对仗:如“洗盏开尝”与“呼儿擎出”形成对称,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意象:如“竹根”、“藤杖”等意象,增添了乡土气息。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生活的感悟及对饮酒的放纵,展现了一种在困境中仍保持乐观的态度。

意象分析:

  • 浦树:象征宁静与隐逸的生活。
  • 江云:表现自然的美,营造诗意氛围。
  • 酒樽:象征生活的乐趣与自我放纵。
  • 藤杖:代表老年或病弱,体现诗人的脆弱。
  • 竹根:象征乡土情怀,体现自然的亲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史君”是谁?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的敌人
    c) 诗人的家人

  2. 诗人因为什么而忧愁? a) 生活贫困
    b) 身体不适
    c) 友人离去

  3. 诗中的“洗盏开尝”指的是什么? a) 端出酒杯
    b) 清洗酒杯
    c) 享用美食

答案

  1. a) 诗人的朋友
  2. b) 身体不适
  3. b) 清洗酒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饮酒》:陶渊明

诗词对比: 可以将冯时行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饮酒》进行对比,二者都表达了隐逸生活与饮酒的主题,但陶渊明更突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现实的超脱,而冯时行则在忧愁与友情之间游走,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