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暖万年枝》
时间: 2025-01-04 07:49: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暖万年枝
作者: 王约 〔唐代〕
霭霭彤庭里,沈沈玉砌陲。
初升九华日,潜暖万年枝。
煦妪光偏好,青葱色转宜。
每因韶景丽,长沐惠风吹。
隐映当龙阙,氛氲隔凤池。
朝阳光照处,唯有近臣知。
白话文翻译:
在朦胧的红色庭院里,沉静的玉石台阶旁。
初升的太阳洒下光辉,悄悄温暖那万年古树。
温暖的光线尤为喜人,青翠的颜色愈发宜人。
每当春光明媚的时候,常常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中。
隐约映照在龙阙附近,雾气弥漫在凤池之外。
只有在朝阳照耀的地方,近臣才能懂得这份温暖。
注释:
- 霭霭:形容雾气弥漫的样子。
- 彤庭:红色的庭院,象征着华贵与喜庆。
- 沈沈:沉静、深沉的样子。
- 九华日:指天上的太阳,使用了“九华”一词来形容其光辉灿烂。
- 潜暖:悄然无声地温暖。
- 煦妪:指温暖的阳光,形如慈爱的母亲。
- 韶景:美好的春光。
- 惠风:和煦的春风。
- 龙阙、凤池:古代帝王居所的象征,代表着权力与尊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约(?-约760),唐代诗人,字子安,号少游,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王约的诗风以写景抒情见长,善于捕捉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的结合。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唐代盛世,社会安定,文人雅士常聚集于庭院之中,通过诗歌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日暖万年枝》是一首描绘春日美景的诗,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温暖的阳光与春意盎然的景象融入其中,展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诗的开头“霭霭彤庭里,沈沈玉砌陲”便为读者描绘出一个朦胧而又富丽堂皇的庭院。庭院中的“玉砌”象征着高贵与典雅,而“霭霭”的雾气则为这一场景增添了一层神秘感。
随着“初升九华日”的到来,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大地,温暖悄然而至,给万年古树带来了生机,这种光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在诗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接下来的“煦妪光偏好,青葱色转宜”则进一步强调了阳光的温暖与生命的生发。这里用“煦妪”一词,仿佛把阳光拟人化,赋予了它柔和的母性特征,让人感受到阳光的关怀与温暖。
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人对春日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使得我们仿佛置身于日暖的庭院中,感受着春风带来的温暖和生机,令人心旷神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霭霭彤庭里,沈沈玉砌陲。:描绘了一个朦胧的春日清晨,红色的庭院和沉静的玉石台阶,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初升九华日,潜暖万年枝。:刚刚升起的太阳悄悄地温暖了古老的树木,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煦妪光偏好,青葱色转宜。:温暖的阳光尤其让人愉悦,树木的绿色愈加鲜明,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 每因韶景丽,长沐惠风吹。:每当春光明媚时,都会享受到和煦的春风,传达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隐映当龙阙,氛氲隔凤池。:描绘了龙阙的隐约映照和凤池的雾气,增添了神秘感和皇家气息。
- 朝阳光照处,唯有近臣知。:在朝阳的照耀下,只有近臣才能理解隐藏在这些美好景象背后的深意,反映出对权力与荣耀的暗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阳光比作温暖的母亲,形象生动。
- 拟人:将阳光赋予温柔的特性,使其更具情感。
- 对仗:如“彤庭里”与“玉砌陲”,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王约通过描绘庭院的景色,表达了他对和谐宁静生活的追求与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彤庭:象征华贵、喜庆的环境。
- 九华日:象征光明与希望。
- 万年枝:象征长久与生命的延续。
- 龙阙、凤池:代表权力与尊贵的场所,增添了诗的历史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霭霭彤庭里”中的“霭霭”是指: A. 清澈
B. 朦胧
C. 明亮 -
诗中“初升九华日”表达了什么? A. 太阳的升起
B. 太阳的沉落
C. 太阳的爆发 -
“煦妪光偏好”中,“煦妪”指的是: A. 风
B. 雨
C. 阳光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王约的《日暖万年枝》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更注重于春日的描绘与生活的恬静,后者则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豪情的思考。两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