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司马相如琴台
相如琴台古,人去台亦空。
台上寒萧条,至今多悲风。
荒台汉时月,色与旧时同。
白话文翻译:
相如的琴台已经很古老,然而人们已经离去,台子也变得空荡荡的。
台上寒冷凄凉,至今仍然有许多悲伤的风吹拂。
荒废的台子上,汉代的月光依旧,光色与往昔没有两样。
注释:
字词注释:
- 相如:指司马相如,汉代著名辞赋家和音乐家。
- 琴台:古代音乐演奏的场所。
- 寒萧条:形容环境的冷清与凄凉。
- 悲风:悲伤的风,形容情绪的凄凉。
- 荒台:废弃的台子,表示时间的流逝与衰败。
典故解析:
- 司马相如,以其才华和琴艺而著称,琴台是他演奏的地方,象征着才华与离别的悲哀。诗中提到的“汉时月”暗指昔日的繁华与如今的落寞,反映历史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715年-770年),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以其豪放、奔放的诗风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诗多描写边塞风光与士兵生活,抒发豪情壮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背景可能与岑参的个人经历有关。岑参在边塞生活的经历让他感受到孤独与离别的情感,诗中琴台的凄凉反映了他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司马相如琴台》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情感共鸣的作品。诗人通过对古琴台的描绘,表达了对司马相如才华横溢的怀念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首句“相如琴台古,人去台亦空”直指琴台的荒凉,暗示着才华与人事的无常。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的辉煌不再,只有空荡的台子和悲凉的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在“台上寒萧条,至今多悲风”中,台上所剩无几的寒冷与清寂,正是对过往繁华的无奈追忆。诗中最后一句“荒台汉时月,色与旧时同”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时间的轮回,虽然环境已然改变,但昔日的月光依旧,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恒久与个体的短暂。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历史的沧桑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历史感与人事的无常,展现了岑参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细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相如琴台古:提到琴台的古老,暗示时间的流逝。
- 人去台亦空:人离去后,台子显得空荡荡,体现了离别的悲凉。
- 台上寒萧条:描述台子上的冷清与荒凉,情感愈加沉重。
- 至今多悲风:悲伤的风声反复回响,给人以深深的感触。
- 荒台汉时月:提及汉代的月光,意在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天的荒凉。
- 色与旧时同:尽管时间已过,月光依旧,反映历史的永恒。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借用“悲风”来表达情感,使情感更为生动。
- 对仗:如“人去台亦空”与“寒萧条”形成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历史的变迁、离别的悲哀和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对才华与生命的珍惜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琴台:象征着才华与艺术的殿堂,亦是历史的见证。
- 寒风:传递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映衬出主人的孤独与悲伤。
- 汉时月:象征着过往的繁华与现今的萧条,呈现出历史的厚重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司马相如琴台是指谁的演奏场所?
- A. 曹操
- B. 司马相如
- C. 李白
- D. 杜甫
- “寒萧条”中“寒”字的含义是什么?
- A. 热情
- B. 凄凉
- C. 温暖
- D. 明亮
- 诗中提到的“汉时月”是指什么?
- A. 汉代的月亮
- B. 现代的月亮
- C. 未来的月亮
- D. 宋代的月亮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崔颢《黄鹤楼》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岑参的《司马相如琴台》更侧重于历史的沉思与个人的感受,而《登鹳雀楼》则侧重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豪情壮志。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岑参集》
- 《古诗鉴赏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