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事近(二月十八日)
作者: 刘仙伦
桃李缘阴浓,屈指中和三六。
恰是仙翁初度,霭瑞烟芬馥。
歌喉宛转绕华堂,总是长生曲。
他日临清亭上,看儿孙朝服。
白话文翻译
在桃李树下,树荫浓厚,指算着中和节气的三六天,正是仙翁初次庆祝寿辰的时节,云雾缭绕,香气四溢。歌声缭绕在华丽的厅堂中,唱的都是长生的曲子。将来在清亭上,期待看到儿孙们一身朝服的样子。
注释
- 桃李:指桃树和李树,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
- 阴浓:阴影深厚,形容树荫浓密。
- 屈指中和三六:中和节气是指春分前后的时候,三六即三月六日。
- 仙翁:指长寿的人,或道教中的仙人。
- 霭瑞烟芬馥:霭,是云雾的意思;瑞烟,指吉祥的烟雾;芬馥,形容香气浓郁。
- 华堂:华丽的大厅。
- 长生曲:祝愿长寿的歌曲。
- 临清亭:指在清亭中,清亭是一种古代的雅致建筑。
- 朝服:古代官员的正式服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仙伦,宋代诗人,字公佐,号云峰,以擅长词和诗著称,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风格清新雅致,常寄情于山水之间。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春季的二月,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个人的生日庆祝,体现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好事近(二月十八日)》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对寿辰的庆祝和对长寿的向往。开篇以“桃李缘阴浓”引入,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气息,紧接着的“屈指中和三六”则将时间定位在一个特别的日子——中和节气。诗中“恰是仙翁初度”,展现了诗人对长寿的崇敬与祝愿,结合“霭瑞烟芬馥”的描写,更是将这种祝愿充满了诗意。
接下来的“歌喉宛转绕华堂”,则描绘了一个欢快的庆祝场景,歌声在华丽的厅堂中回荡,体现出一种和谐与喜悦。最后一句“他日临清亭上,看儿孙朝服”,不仅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也传达出一种世代相传的幸福感。整首词在温暖的春日气息中流淌,营造出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家庭的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桃李缘阴浓:春天来临,桃李树下阴影浓厚。
- 屈指中和三六:以手指算出今日是中和节气的某日。
- 恰是仙翁初度:正好是长寿老人的生日。
- 霭瑞烟芬馥:云雾缭绕,香气四溢。
- 歌喉宛转绕华堂:歌声在华丽的厅堂中回荡。
- 总是长生曲:唱的都是祝愿长寿的曲子。
- 他日临清亭上:将来在清亭上。
- 看儿孙朝服:期待看到儿孙穿着朝服的样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象与长寿联系,突出生命的美好。
- 拟人:歌声“宛转”,赋予歌声以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各句之间形成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长寿与庆祝,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家庭团聚的期待,体现了浓厚的亲情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李:象征春天和生命的勃发。
- 阴浓:代表自然的庇护和温馨的环境。
- 仙翁:象征长寿与智慧,寄托了对长命百岁的期望。
- 歌喉:象征欢乐与庆祝的气氛。
- 儿孙:体现了家族的延续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桃李”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食品
B. 春天的花卉
C. 诗人的朋友 -
诗人提到的“仙翁”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长寿
C. 权力 -
“歌喉宛转绕华堂”这句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欢快
C. 沮丧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同样描绘春天的美景与人生的哲理。
- 《长恨歌》 by 白居易:通过爱情与长生的主题,展现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刘仙伦的《好事近》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前者侧重于生命与家庭,后者则更关注个人情感与历史。两者均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但表达的侧重点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