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燕支寄杜位》

时间: 2025-01-19 15:49:10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燕支寄杜位
唐代:岑参

燕支山西酒泉道,
北风吹沙卷白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
忆君不见令人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经过燕支山,途经酒泉的道路时,北风卷起沙尘,白草摇曳的情景。长安在阳光的边际遥遥可见,思念朋友杜位的心情,让人感到岁月的流逝与愁苦。

注释:

  • 燕支山:位于今甘肃省,是古代通往西北的要道。
  • 酒泉道:指通往酒泉的道路,酒泉是古代西北重要的军事和商贸重镇。
  • 北风:象征着寒冷与孤寂。
  • 白草:冬季枯萎的草,象征着荒凉与凋零。
  • 长安:唐代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思念。
  • 忆君:思念朋友的情感。

典故解析:

杜位:杜位是诗人的朋友,二人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诗中通过思念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怀念。这种情感在古诗中常见,体现了士人之间的情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字与之,号青莲,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甘肃。岑参的诗作多描写边塞风光、征战生活及思乡情感,风格豪放、奔放。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岑参出征之际,过燕支山时,身处异乡,心系长安与朋友,体现出当时士人对故土和亲友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岑参的《过燕支寄杜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勾勒出了一幅冬日荒凉的边塞画面。诗的开头描绘了北风呼啸,沙尘弥漫的景象,给人以孤寂和萧条的感觉。“白草”二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凋零,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忧伤。在长安的遥远与模糊的日光映衬下,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显得深刻而真挚。

诗的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对好友杜位的思念。长安的遥远象征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距离,而“忆君不见令人老”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叹。诗人在艰苦的征途上,面对风沙和孤独,心中不禁涌起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过往时光的追忆,表现出一种深沉而感人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是对友谊的珍视,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燕支山西酒泉道:描述了诗人所经过的地理位置,指向了边塞的荒凉景象。
  2. 北风吹沙卷白草:北风的呼啸与沙尘的翻滚,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现出自然的严酷。
  3. 长安遥在日光边:长安的遥远,让人感到思念的无奈,日光的描写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4. 忆君不见令人老:思念朋友的苦楚,传达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北风像有生命一样,呼啸而过,增强了气氛的渲染力。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 象征:长安象征着繁华与思念,白草象征着衰败与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岑参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士人对故乡、友谊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燕支山:边塞风景,象征着孤独与艰辛。
  • 北风:象征着寒冷、凄凉的情感。
  • 长安:象征着繁华与思念,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草”主要象征什么?
    A. 繁华
    B. 凋零
    C. 友谊

  2. 诗人思念的对象是谁?
    A. 杜位
    B. 朋友
    C. 家人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乐
    B. 孤独与思念
    C.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 岑参与王之涣的边塞诗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边塞生活的描绘,但岑参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而王之涣则更突出边塞的壮阔景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岑参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