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其二》

时间: 2025-01-06 05:02:35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意思解释

从军行·其二

作者: 李白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
独领残兵千骑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战斗的激烈与士兵的英勇。经过百次战斗,铁甲已经破碎;城南已经被围困了好几层。突袭敌营,射杀了呼延将军,独自带领残余的骑兵回归。

注释:

  • 百战: 指经历了很多次的战争。
  • 沙场: 战场,指作战的地方。
  • 碎铁衣: 形容战甲已经破损。
  • 呼延将: 指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可能是指某位敌将。
  • 残兵: 残余的士兵。
  • 千骑: 指骑兵,数量虽多,但与原军队相比已是少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独特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尤以抒情、咏史、咏怀及边塞诗最为人知。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盛世时期,正值国家强盛、边疆频繁用兵的时代。李白的诗歌常常体现出对军人精神的赞美和对战争的思考。

诗歌鉴赏:

《从军行·其二》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战场的惨烈和士兵的英勇。诗的开头“百战沙场碎铁衣”通过细致的描写,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艰辛展现得淋漓尽致,突显出经历无数次战斗后,士兵身心俱疲的状态。接着,“城南已合数重围”则暗示了战争的复杂和困难,围城的局面让人感受到一种绝望和紧迫感。

在中间的“突营射杀呼延将”中,李白展现了士兵的果敢与决断,突袭敌营,射杀敌将,显示出战士的英勇和聪明才智。最后一句“独领残兵千骑归”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无奈,尽管带着残兵回归,但仍然是带着胜利的光环。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表达了李白对士兵忠诚与勇敢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对战争本质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百战沙场碎铁衣”: 通过“百战”表现出频繁的战斗,造成“碎铁衣”的状态,暗示战士的疲惫与付出。
    • “城南已合数重围”: 描述了城池被围的紧张局势,暗示敌人强大和抵抗的艰难。
    • “突营射杀呼延将”: 通过突袭敌营的描写,表现出士兵的勇敢和机智。
    • “独领残兵千骑归”: 强调了战士在艰难中仍带着胜利回归的自豪感,尽管军队已经损失惨重。
  • 修辞手法:

    • 对仗: “百战”与“数重围”,展现出对立与统一的美感。
    • 夸张: “碎铁衣”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战争的残酷。
    • 排比: 通过短句的排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紧迫感。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展现士兵的英勇与战争的残酷,既有对战士忠诚的歌颂,也有对战争无情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沙场: 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勇敢。
  • 铁衣: 代表士兵的装备,破碎的铁衣象征着付出的艰辛和牺牲。
  • 围城: 代表战争中的困境,暗示无处可逃的绝望。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呼延将”是谁?
      • A. 李白
      • B. 历史上的将领
      • C. 虚构角色
    2. “百战沙场碎铁衣”中的“百战”指的是什么?
      • A. 一次战斗
      • B. 多次战斗
      • C. 战斗的装备
    3. 诗的最后一句“独领残兵千骑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骄傲
      • C. 悲伤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李白的《从军行·其二》与王昌龄的《出塞》都表现了边塞战争的激烈与士兵的英勇,但李白偏向于表现个体的英勇和战争的残酷,而王昌龄则更侧重于表达对边疆的思念和对士兵壮志未酬的感慨。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李白诗集》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