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
时间: 2025-01-06 05:12: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调笑
作者:毛滂 〔宋代〕
筵前看柘枝。
河东词客今何地。
密寄软绡三尺泪。
锦城春色隔瞿唐,
故华灼灼今憔悴。
憔悴。何郎地。
密寄软绡三尺泪。
传心语眼郎应记。
翠袖犹芬仙桂。
愿郎学做蝴蝶子。
去去来来花里。
白话文翻译
在筵席前,看着那柘枝的舞姿。
如今河东的词客在哪里呢?
我密密寄出三尺的泪水,
锦城的春色隔着瞿唐,
曾经灼灼的华丽,如今却憔悴不堪。
憔悴的模样,何处是郎君的身影?
我密寄三尺的泪水。
传达心意的眼神,郎君应该还记得吧?
翠袖依旧芬芳如仙桂。
愿郎君学着做那蝴蝶,
在花丛中去来。
注释
- 柘枝:一种树木,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情感。
- 河东词客:指的是河东地区的词人,这里具有怀念和追忆的意味。
- 密寄:悄悄寄出,暗示情感的深沉与隐秘。
- 锦城:即成都,因其春色如锦而得名。
- 瞿唐:指的是古代的瞿唐山,寓意遥远和隔离。
- 憔悴:形容衰弱、失去生气的样子。
- 翠袖:指的是女子的衣袖,象征着美丽和优雅。
- 蝴蝶子:比喻轻盈自由的存在,寓意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滂,字子明,号雪山,宋代词人。他的词风清新婉约,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借词抒发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爱情的渴望,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诗歌鉴赏
《调笑》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整首词采用了对仗和重复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和情感的渲染力。
开头“筵前看柘枝”,便设定了一个欢快的场景,而随之而来的“河东词客今何地”则瞬间转入对过往的追忆,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中多次提到“密寄软绡三尺泪”,不仅展现出深切的思念,也象征着泪水的无尽与无奈。随着后文的展开,锦城的春色与瞿唐的遥远,暗示着诗人与爱人之间的距离和无法跨越的障碍。
“愿郎学做蝴蝶子”一句,表现出诗人对自由与美好爱情的向往,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象征着轻盈与无拘无束的爱情理想。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构成了整首词的情感核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筵前看柘枝:描绘欢宴场景,暗示诗人的美好回忆。
- 河东词客今何地:感叹昔日词人的不在,增添了思念之情。
- 密寄软绡三尺泪:表达深情厚意,泪水象征着浓重的情感。
- 锦城春色隔瞿唐:描绘春天的美好与遥远的隔离,凸显距离感。
- 故华灼灼今憔悴:对昔日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如今的失落形成对比。
- 憔悴。何郎地:重复强调思念与无奈,情感愈加深厚。
- 传心语眼郎应记:期待对方仍能记住彼此的情意。
- 翠袖犹芬仙桂:用美丽的意象表达对爱的依恋与希望。
- 愿郎学做蝴蝶子:寄托对自由爱情的向往。
- 去去来来花里:希望能在花间自由往来,象征对爱情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泪水相联系,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去去来来”,增强音韵的和谐。
- 重复:强调思念的深重,如“憔悴”和“密寄”。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思念、距离与爱的理想展开,展示了对失去爱情的无奈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柘枝:象征美好记忆。
- 春色:代表希望与生机。
- 蝴蝶:象征自由与爱情的轻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河东词客”指的是哪个地区的词人?
A. 河西
B. 河东
C. 北方
D. 南方 -
诗中“密寄软绡三尺泪”中“软绡”是指什么?
A. 一种衣料
B. 一种花
C. 一种乐器
D. 一种饮品 -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友情
B. 思念与爱情
C. 旅行
D. 归隐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毛滂的《调笑》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现了对爱情的追忆与思念,但毛滂更具沉郁之感,而李清照则略带婉约与轻快。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词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