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围院》

时间: 2025-01-08 01:25:30

晓入翠围寺,拥门千万峰。

山空鸟自命,林茂鹿相从。

嫋嫋风中筰,昏昏云外钟。

将归兴未尽,清啸倚长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翠围院
作者: 陆游

晓入翠围寺,拥门千万峰。
山空鸟自命,林茂鹿相从。
嫋嫋风中筰,昏昏云外钟。
将归兴未尽,清啸倚长松。


白话文翻译:

清晨我走进翠围寺,门前耸立着万千山峰。
山中空旷,鸟儿自由自在地鸣叫,树林茂密,鹿儿相伴而行。
微风中,竹子轻轻摇曳,昏暗的云层外,钟声悠远传来。
我准备回去,但兴致仍未尽,便靠在高大的松树上清啸。


注释:

字词注释:

  • 翠围寺:翠色环绕的寺庙,指环境优美的寺庙。
  • 拥门:山峰环绕在门前,形容景色壮丽。
  • 自命:自得其乐,鸟儿在山中自由地鸣叫。
  • 嫋嫋:形容微风中竹子的轻轻摇曳。
  • 昏昏:指天色阴暗。
  • 清啸:高声歌唱或呼喊,表现出诗人心中未尽的兴致。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翠围寺”可以关联到佛教文化,寺庙常常是文人寄情的地方,象征着清静和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他在诗词、散文、词等多个领域均有建树,风格直白而富有感情。陆游的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兴衰,作品多反映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翠围院》创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在经历了许多人生起伏后,诗人选择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寄托。


诗歌鉴赏:

《翠围院》是一首描绘山水之美的诗作,通过清晨的景象,表现出一种宁静而悠然的生活状态。诗的开头“晓入翠围寺”便为全诗定下了清晨静谧的基调,翠围寺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幽静的氛围。接下来的“拥门千万峰”,不仅展现了山的雄伟,也暗示着自然的博大无垠。此时,诗人通过“山空鸟自命”展现鸟儿在自然中自由的状态,使得山中的宁静更加生动。

“林茂鹿相从”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和谐与生机,鹿是自然界中的温和象征,与鸟儿的鸣叫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接着,“嫋嫋风中筰,昏昏云外钟”,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风、竹、钟声融入景象之中,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最后两句“将归兴未尽,清啸倚长松”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依恋与留恋,尽管即将离去,但内心的兴致仍未消散。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与清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晓入翠围寺:晨曦照耀下的翠围寺,带来一种清新的感觉。
  2. 拥门千万峰:山峰环绕,给人一种壮丽的视觉冲击,暗示自然的伟大。
  3. 山空鸟自命:山中空旷,鸟儿自在地鸣叫,体现了自然的安宁。
  4. 林茂鹿相从:树林茂盛,鹿儿相伴,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好。
  5. 嫋嫋风中筰:微风轻拂,竹子摇曳,描绘出一种轻柔的动态。
  6. 昏昏云外钟:钟声从远处传来,渲染出一种悠远的氛围。
  7. 将归兴未尽:尽管准备回去,但兴致尚未消散,反映了诗人的留恋。
  8. 清啸倚长松:诗人靠在松树上高歌,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联系,表现诗人的心境。
  • 拟人:鸟儿“自命”,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增强表现力。
  • 对仗:如“嫋嫋风中筰,昏昏云外钟”,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表现出诗人渴望归隐山林、远离尘世的情感,体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围寺:象征着宁静与清幽,是诗人寄情的地方。
  • 万千峰:代表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 鸟、鹿:象征自由与和谐,展现自然生机。
  • 风、竹、钟声:构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自然画面,增添了诗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翠围院》是谁的作品? A. 李白
    B. 陆游
    C. 杜甫

  2. “山空鸟自命”中的“自命”指的是什么?
    A. 自得其乐
    B. 自我放逐
    C. 自我提高

  3. 诗中表现自然和谐的动物有哪些?
    A. 鱼
    B. 鹿
    C. 狼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崔颢《黄鹤楼》

诗词对比: 陆游的《翠围院》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陆游更注重于表达内心的留恋与超脱,而王维则在描写中融入了更多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全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