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陪裴大夫夜宴》
时间: 2025-01-19 19:17: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沙陪裴大夫夜宴》
东山夜宴酒成河,
银烛荧煌照绮罗。
四面雨声笼笑语,
满堂香气泛笙歌。
泠泠玉漏初三滴,
滟滟金觞已半酡。
共向柏台窥雅量,
澄陂万顷见天和。
白话文翻译:
在东山的夜宴上,酒似流水般倾泻而下;
银色的烛光辉煌照耀着华丽的绸罗。
四周雨声如笼罩着笑语,
满堂的香气伴随着笙歌飘荡。
轻轻的滴水声,初三的漏斗刚滴下三滴,
饮酒的金杯已经半空酡醉。
大家一起在柏台上欣赏雅致的情趣,
澄澈的水面上,万顷的湖面映出天空的和谐。
注释:
- 东山:指长沙的东山,周围环境优美,适合宴饮。
- 银烛荧煌:银色的蜡烛发出光辉,形容烛光明亮。
- 绮罗:华丽的织物,通常用于形容衣物。
- 泠泠:清脆的声音,常用来形容水滴声。
- 玉漏:古代计时器,滴水漏水来计算时间。
- 滟滟:形容水面波光粼粼。
- 柏台:指一种高台,通常用于观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群玉(约公元730年-约公元788年),唐代诗人,字子皓,号青山。李群玉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著称,常在诗中展现山水之美和人情之乐。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以及人际交往中的乐趣,尤其擅长描写宴饮场景。
创作背景:
本诗是李群玉在长沙陪伴裴大夫时所作的诗,描绘了一场夜宴的热闹与美好。诗中通过描写酒、烛光、笑语及雨声等细节,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度良宵的惬意情景。
诗歌鉴赏:
《长沙陪裴大夫夜宴》以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感受,展现了宴饮的欢乐氛围。开篇即以“酒成河”引入,极具视觉冲击力,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酒量之丰,营造出一种豪情万丈的氛围。接着,银烛的光辉照耀下,华美的衣物与装饰展现出宴会的奢华与热烈。
诗中四面雨声与笑语交织,形成一种温馨、亲密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这个欢乐的夜宴之中。满堂的香气与笙歌更是为宴会增添了情趣,体现了人们在欢聚时的愉悦与享受。
后半部分,泠泠的玉漏声与滟滟的金觞交替出现,暗示着宴会的流逝与酒意的渐浓,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们的陶醉。最后一句“澄陂万顷见天和”将宴会的欢乐与自然的和谐结合,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合一,亦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山夜宴酒成河:描绘了夜宴上酒水如河流般丰富,气氛热烈。
- 银烛荧煌照绮罗:烛光照耀下的华丽衣物,增添了宴会的豪华感。
- 四面雨声笼笑语:雨声与笑语交融,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 满堂香气泛笙歌:香气四溢,笙歌声起,体现出宴会的热闹。
- 泠泠玉漏初三滴:时间的滴答声,暗示时间在流逝。
- 滟滟金觞已半酡:金杯中的酒已喝了一半,表现出饮酒的愉悦。
- 共向柏台窥雅量:大家一起欣赏雅趣,体现出友人之间的共鸣。
- 澄陂万顷见天和:湖面映出天空的和谐美景,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酒成河”形象地表现了酒量之丰。
- 拟人:如“泠泠玉漏”赋予了时间滴水以生命感。
- 对仗:诗中多处采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聚会时光的珍惜与热爱,展现了宴饮中的欢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通过生动的描写,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象征着欢乐和放松,体现了宴会的主题。
- 银烛:象征着温暖和光明,营造宴会的氛围。
- 雨声:象征着自然的参与,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
- 香气: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享受,升华了宴会的氛围。
- 湖水:象征静谧与和谐,体现人与自然的统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酒成河”是什么意思? A. 酒量丰盛
B. 酒水不够
C. 酒味不好
答案:A -
“银烛荧煌”中的“银烛”指的是什么?
A. 金色的灯
B. 银色的蜡烛
C. 粉色的灯
答案:B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描写自然风光
B. 表达友谊与欢乐
C. 叙述历史事件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饮酒》—陶渊明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李群玉的《长沙陪裴大夫夜宴》更注重于宴饮的社交氛围与友人间的欢愉;而《月下独酌》则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沉思,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群玉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