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白云山绝顶望罗浮》
时间: 2024-12-29 16:26: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叠嶙峋紫翠重,
长松寂历似秦封。
采芳谁与寻三秀,
访古空闻化九龙。
云径寺荒犹驻鹤,
春山花发引携筇。
飘然欲御罡风去,
四百峰头好寄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白云山绝顶,远眺罗浮山的壮丽景象。层层叠叠的山峦,紫色与翠绿色交织重重,长松寂静而高耸,宛如古时的秦王封地。采花的人不知与谁同行去寻找三秀的美景,古老的传说只能空闻而已。云间小寺虽显得荒凉,却仍有白鹤驻足;春天山花盛开,仿佛引导着我手持拐杖向前行。心中飘然向往,似乎想要乘着罡风而去,四百峰头是我寄托身心的好地方。
注释
- 嶙峋:形容山石崎岖,形态多变。
- 寂历:寂静而历久,形容松树的高大和孤独。
- 三秀:指三座著名的山峰,常用以形容美丽的自然风光或风景名胜。
- 九龙:古代传说中的九龙,象征着神秘和力量。
- 罡风:指强劲的风,常用于形容飞翔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学程,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诗作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古文化的追求。他的诗风格清新,擅长描绘山水景色,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游历白云山时,受到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古老文化的启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登白云山绝顶望罗浮》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白云山的壮丽及其引发的思考。诗的开头“万叠嶙峋紫翠重”,用“万叠”强调山的层峦叠嶂,形象地传达出白云山的辽阔与神秘。接着,通过对长松的描写,传达了自然的宁静与孤独之美,似乎在暗示诗人自己的内心感受。
“采芳谁与寻三秀”一句,表达了对寻求美好事物的渴望,但又显得孤独和无助,体现出一种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最后两句“飘然欲御罡风去,四百峰头好寄踪”,则表现了诗人希望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心愿,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索,给人以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叠嶙峋紫翠重:描绘山峦重叠的壮丽景象,紫色和翠色交织,形象生动。
- 长松寂历似秦封:长松树高耸孤立,给人以寂静的感觉,仿佛是古代秦朝的封地。
- 采芳谁与寻三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却无人同行,表现孤独感。
- 访古空闻化九龙:追寻古代传说,感叹所闻所见与真实之间的距离。
- 云径寺荒犹驻鹤:描述云间小寺的荒凉,依然有白鹤栖息,增添了几分幽静。
- 春山花发引携筇:春天到来,山花盛开,诗人手持拐杖,准备踏上旅途。
- 飘然欲御罡风去:心中向往,欲乘风而行,表达了向往自由的情感。
- 四百峰头好寄踪:四百座峰头是理想的寄托之地,体现了对自然的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秦封相提并论,增强了对自然的崇敬感。
- 对仗:如“云径寺荒犹驻鹤,春山花发引携筇”,对称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通过“驻鹤”表现出自然界的灵性,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人在描写壮丽山川的同时,也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呈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着自然的伟大与不可征服,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崇敬。
- 松:象征着坚韧与孤独,传达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悟。
- 花:象征着生命的美丽与短暂,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 鹤:象征着自由与高洁,渴望超脱世俗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写的主要景象是什么? A. 河流
B. 山峦
C. 森林
D. 城市 -
“采芳谁与寻三秀”中的“芳”指的是什么? A. 花
B. 草
C. 水
D. 风 -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崇敬与向往
C. 恐惧
D. 失望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 《望庐山瀑布》 by 李白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与本诗相似之处在于都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对生命的感悟,但前者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和希望,而后者则强调了山的雄伟与个体的孤独。
- 《望庐山瀑布》则通过瀑布的壮观景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风格更为奔放和激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传》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