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感秋》
时间: 2024-12-29 03:51:36意思解释
珠江感秋
原文展示:
牂牁东汇水连空,惨淡黄云唳晚鸿。
泽国疏烟寒倚棹,城陴哀角暮随风。
千家砧杵秋先断,数点渔灯乱后红。
摇落江湖成底事,几堪萧瑟月明中。
白话文翻译:
珠江的水东流而去,水面映着苍凉的黄云和晚归的大雁。
湿润的泽国,薄薄的烟雾中,我倚着船桨,感受到一阵寒意;
城墙上,哀怨的号角声伴随着晚风传来。
千家万户的砧板和杵声在秋天里渐渐消失,几点渔灯在夜色中闪烁,仿佛是混乱的红色光点。
在这摇曳的江湖之中,又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呢!在这萧瑟的月明之下,令人难以忍受。
注释:
- 牂牁:指珠江的一部分,位于广西境内。
- 惨淡:形容颜色暗淡,气氛悲凉。
- 唳:鸟叫声,指大雁的叫声。
- 泽国:湿地,水泽丰富的地方。
- 寒倚棹:在寒冷的天气中倚着船桨。
- 城陴:城墙,指城堡的墙壁。
- 哀角:悲伤的号角声,常用于战争中。
- 砧杵:砧板与杵,做饭时的工具,象征家庭生活。
- 摇落:摇摆和凋零的意思,暗指秋天的萧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学程,明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反映了作者对秋天的感慨,可能是在经历了社会动荡后,诗人对乡村宁静与人间冷暖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珠江感秋》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凄凉与寂寥。诗的开头通过“牂牁东汇水连空”,描绘出江水与天空相连的辽阔景象,给人一种开阔而空旷的感觉。紧接着“惨淡黄云唳晚鸿”,则引入了秋天特有的凄凉气息,黄云的惨淡与晚鸿的哀鸣,仿佛在映射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中间部分“泽国疏烟寒倚棹,城陴哀角暮随风”,通过“寒倚棹”表现了秋天的寒冷,诗人倚着船桨感受着晚风的萧瑟,似乎在感叹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城墙上传来的哀角声,更是渲染了这幅画面的悲伤与凄凉。
最后两句“千家砧杵秋先断,数点渔灯乱后红”,展现了一种生活的断裂感与孤独。砧杵声的消失象征着家庭生活的变迁,而渔灯的闪烁则表明在这孤独的环境中仍有人在努力生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世间冷暖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牂牁东汇水连空:描绘珠江浩浩荡荡,水面与天空相接,展现自然的辽阔。
- 惨淡黄云唳晚鸿:黄云的惨淡与晚归的大雁形成对比,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泽国疏烟寒倚棹:在湿润的泽国,诗人倚着船桨,感受到一丝寒意,暗示孤独。
- 城陴哀角暮随风:哀角声随风传来,增添了忧伤的情感。
- 千家砧杵秋先断:生活的气息逐渐消散,象征着社会的变迁。
- 数点渔灯乱后红:渔灯闪烁,象征生存的希望与无序的生活。
- 摇落江湖成底事: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似乎一切都变得微不足道。
- 几堪萧瑟月明中:在月光下,诗人感受到一种难以忍受的孤独和萧瑟。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黄云唳晚鸿”比喻秋天的悲凉。
- 对仗:如“千家砧杵秋先断,数点渔灯乱后红”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哀角”表现出声音的情感,使景物更具情感色彩。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对人世间冷暖的思考,以及对生活变迁的无奈,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意象分析:
- 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黄云:代表秋天的凄凉与孤独。
- 晚鸿:暗示离别与孤独。
- 砧杵:象征家庭与生活的宁静。
- 渔灯:象征希望与努力。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河流是哪个?
- A) 长江
- B) 珠江
- C) 黄河
- “惨淡黄云”中的“惨淡”指的是什么?
- A) 明亮
- B) 暗淡
- C) 热烈
- 诗中提到的“哀角”是什么声?
- A) 快乐的号角
- B) 悲伤的号角
- C) 舞曲的号角
- 诗中提到的河流是哪个?
答案:
- B) 珠江
- B) 暗淡
- B) 悲伤的号角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孤独与思乡之情,但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怀念,而《珠江感秋》则更侧重于对秋天的感慨与生命的无常。两首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珠江感秋》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