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陈钧甫郊行》

时间: 2025-01-04 07:52:40

黄尘败素意,出门惬郊行。

野鞠含冷焰,岩松起寒声。

高山唐业崇,流水晋时清。

拾薪归底用,石鼎待弥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尘败素意,出门惬郊行。
野鞠含冷焰,岩松起寒声。
高山唐业崇,流水晋时清。
拾薪归底用,石鼎待弥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郊外散步的愉悦心情。外面黄尘弥漫,掩盖了洁白的衣衫,但我依然乐于出门享受这郊外的行走。野外的草木中透着一丝寒意,岩石间的松树发出清冷的声音。高山上唐代的业绩显赫,流淌的水清澈如晋朝的圣时。捡回来的柴火将来可以用,而那石鼎则在等待着明亮的时光。

注释:

  • 黄尘:指黄土和尘埃,暗示环境的恶劣。
  • 败素意:指洁白的衣服被尘土弄脏,表达一种失落的感觉。
  • 野鞠:形容野外的植物或花草。
  • 冷焰:形容寒冷的气息。
  • 岩松:生长在岩石上的松树,象征坚韧。
  • 唐业:指唐代的辉煌成就。
  • 拾薪:捡柴火,象征勤劳。
  • 石鼎:古代用来煮东西的器具,象征待用的资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林,生于宋代,仕途平平,性格淡泊,喜爱自然,常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思。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反映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一次郊游时写成的,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邓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开头两句,尽管外界环境充满尘土和烦恼,诗人仍然决定出门享受郊外的风光,这种无畏与乐观态度显露出他对生活的不屈精神。接下来的两句,诗人描绘了郊外的植物和声音,展现出自然的冷暖变化,表现出一种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情感。最后两句则带有一丝哲理,诗人收集柴火,预示着对未来的准备,而石鼎的等待则让人想起生活中的各种可能性。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既有宏伟的山水,又有细微的草木,形成鲜明的对比,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黄尘败素意:面对尘世的纷扰,诗人感到衣衫被污染,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出行的决心。
  2. 出门惬郊行:作者依然乐于走出门外,寻找郊外的乐趣。
  3. 野鞠含冷焰:描绘了自然中生机与寒意的结合,表现出季节的变化。
  4. 岩松起寒声:岩松的声音在寒风中显得格外清脆,增添了环境的生动感。
  5. 高山唐业崇:唐代的成就被高山所象征,表现出对历史的敬仰。
  6. 流水晋时清:流水清澈,象征着晋代的清明,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7. 拾薪归底用:勤劳的表现,诗人为后续的生活做准备。
  8. 石鼎待弥明:象征着期盼与希望,生活中总有未被利用的潜力和机会在等待。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了对仗的美感。
  • 意象:通过自然的细腻描绘,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哲理思考。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历史成就相结合,增添了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敬仰,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悟,诗人希望传递出一种宁静而充实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尘:象征尘世的烦扰与困扰。
  • 冷焰:表现出自然的寒意与生命的坚韧。
  • 岩松: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 高山:象征历史的辉煌与伟大。
  • 流水:象征纯洁与美好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尘”主要象征什么? A. 美好
    B. 烦扰
    C. 安宁

  2. “拾薪归底用”这句中,诗人表现了怎样的态度? A. 懒惰
    B. 勤劳
    C. 忧虑

  3. “石鼎待弥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期待
    C. 疲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思。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水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比较邓林的《次韵陈钧甫郊行》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邓林更多地关注了个人的内心感受,而王维则更侧重于景色的壮丽和意境的悠远。这种差异体现了两位诗人的不同风格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