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时间: 2024-12-31 19:33:21

关山夜月明,分彩照胡兵。

将军拥节起,长戍受降城。

焚烽望别垒,欲验盈虚鴂。

塞笳将夜鹊,战气今如此。

重关掩莫烟,云阵上祁连。

思妇高楼上,遥心万里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关山夜月明,分彩照胡兵。
将军拥节起,长戍受降城。
焚烽望别垒,欲验盈虚鴂。
塞笳将夜鹊,战气今如此。
重关掩莫烟,云阵上祁连。
思妇高楼上,遥心万里县。

白话文翻译:

关山的夜空下明月高悬,月光洒在胡人的军队上。
将军扶着旗帜奋勇而起,守卫着被俘降的城池。
燃起烽火望着远处的敌垒,想要检验战局的变化。
边塞的号角声伴随着夜鹊鸣叫,战斗的气息如此浓烈。
重重的关隘隐藏在烟雾中,云雾笼罩着祁连山。
思念的妻子在高楼上,心中惦记着远在万里之外的丈夫。

注释:

  • 关山:指边境的山脉,象征着险阻与隔离。
  • 胡兵:指外族的士兵,反映了当时的战争状态。
  • 拥节:指将军手握军旗,表示指挥和战斗。
  • 焚烽:点燃烽火,传递消息。
  • 盈虚鴂:指战局的变化,鴂为鸟类,象征警觉与情报。
  • 塞笳:边塞的号角,传达战斗的信号。
  • 思妇:思念丈夫的妻子,表达离别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林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对边塞生活的细腻描绘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战争、边塞生活和思乡情感,展现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创作背景:

《关山月》创作于战争时期,反映了边关士兵的生活和思念亲人的情感。诗中描绘了战斗的紧张氛围和士兵的坚定,以及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具有鲜明的历史背景和情感深度。

诗歌鉴赏:

《关山月》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画面感的边塞诗,诗中通过描绘夜晚的月光、胡人的军队、将军的决心、烽火的传递等元素,展现了战争的紧迫和士兵的忠诚。诗的开头以明亮的夜月引入,映射出边关的宁静与战斗之间的矛盾。接着,通过将军的形象,表现出士兵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坚守。

在诗中,焚烽望别垒的情景不仅展示了战斗的前景,也透露出对战局的深切关心。诗的最后两句则将视角转向思妇,展现出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刻感受,形成了士兵与妻子之间的情感对比,令人心生感慨。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悲壮和坚韧的气质,既有对战争的敬畏,也有对爱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关山夜月明:夜空明月映照着关山,象征着宁静与光明。
  2. 分彩照胡兵:月光照耀着外族士兵,暗示战争的紧张气氛。
  3. 将军拥节起:将军握紧军旗,准备出征,显示出勇气和决心。
  4. 长戍受降城:长期守卫着降城,表现出士兵的坚守与责任。
  5. 焚烽望别垒:点燃烽火,望向敌方营垒,体现出警觉与监视。
  6. 欲验盈虚鴂:想要检验战局的变化,表达出对战斗结果的关注。
  7. 塞笳将夜鹊:边塞的号角声伴随着夜鹊的鸣叫,营造出紧张气氛。
  8. 战气今如此:战斗的气息如此浓烈,暗示着即将来临的冲突。
  9. 重关掩莫烟:重重关隘被烟雾遮掩,营造出神秘和危险的氛围。
  10. 云阵上祁连:云雾缭绕在祁连山上,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观。
  11. 思妇高楼上:思念的妻子站在高楼上,表现出孤独和思念。
  12. 遥心万里县:心中挂念着远在万里之外的丈夫,深刻体现出离别的痛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将军拥节起,长戍受降城”,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夜月与胡兵的描绘,形成了光明与战争的对比。
  • 意象:月光、烽火、士兵、思妇等意象交织,表现出复杂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战争为背景,结合士兵的忠诚与思妇的思念,表现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亲人的深情。诗中流露出战争的悲壮和爱情的柔软,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关山:象征着战争的边界与险阻。
  • 夜月:代表着希望与宁静。
  • 胡兵:展示了外族的威胁。
  • 将军:象征着勇敢与领导。
  • 思妇:体现出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

这些意象不仅有助于营造诗的氛围,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将军拥节起”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思念
    • B. 勇气
    • C. 悲伤
    • D. 欢喜
  2. “焚烽望别垒”中的“焚烽”指的是什么?

    • A. 点燃火炬
    • B. 烽火台的信号
    • C. 望远镜
    • D. 战斗的号角
  3. 诗中思妇的心情如何?

    • A. 绝望
    • B. 思念
    • C. 欢喜
    • D. 生气

答案:

  1. B. 勇气
  2. B. 烽火台的信号
  3. B.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别董大》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关山月》相比,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但更多展现了乐观的情怀;而高适的《别董大》则更加侧重于离别的情感,表现出对友人的怀念。两者虽然题材相近,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相似情境时的不同感受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