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方竹杖
作者: 刘过 〔宋代〕
鹤骨风前瘦,龙姿雨后鲜。
锋棱四面峻,节操一生坚。
荷蓧行随适,看山倚最便。
从教方有碍,终不效规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根竹杖的形象。它在风中显得单薄如鹤骨,雨后则显得精神焕发如龙姿。竹杖的棱角四面分明,显得格外峻峭,象征着它的节操在一生中始终坚韧。手持竹杖行走时,随性而为,仿佛倚靠着山体最为舒适。即使在面对困难时,它也绝不会去迎合圆滑的方式。
注释:
- 鹤骨:形容竹杖瘦长,像鹤的骨骼一样。
- 龙姿:形容竹杖在雨后挺拔,像龙一样的姿态。
- 锋棱:竹杖的棱角,象征其坚韧的特性。
- 节操:指竹杖的品格和操守,强调其坚定不移。
- 荷蓧:形容携带竹杖时的轻松自在。
- 从教:即使是教导,也不会妨碍竹杖的独特性。
- 规圆:比喻迎合世俗的圆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过,字景文,号白云,宋代诗人,仕途平淡,颇有文才,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刘过游历山水之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自由、坚守自我的情感。
诗歌鉴赏:
《方竹杖》通过竹杖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坚韧品质的崇尚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的“鹤骨风前瘦,龙姿雨后鲜”,生动地描绘了竹杖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既有清瘦的孤傲,又有生机勃勃的朝气,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接下来的“锋棱四面峻,节操一生坚”,进一步强调了竹杖的刚毅特性,象征着个人的品德与追求。最后,诗人以“从教方有碍,终不效规圆”作结,表达了即使在世俗的压力下,也要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决心。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传达了深厚的人生哲理,展示了诗人高洁的情操与坚定的信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鹤骨风前瘦:竹杖在风中显得单薄,形象优雅孤傲。
- 龙姿雨后鲜:在雨后竹杖显得生机勃勃,充满力量。
- 锋棱四面峻:强调竹杖的棱角分明,象征坚定果断。
- 节操一生坚:竹杖的精神象征着持守节操的品格。
- 荷蓧行随适:携带竹杖时的随意舒适,展现自由的生活态度。
- 看山倚最便:欣赏自然的方式最为放松。
- 从教方有碍:即使在教导中也不妨碍自我。
- 终不效规圆:决不迎合世俗的圆滑和规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杖比作鹤和龙,增强形象感。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极端的形象描绘,强调竹杖的特性与情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竹杖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由、坚韧以及个性化生活的追求,强调个体在社会中应持有坚定的信念,不应随波逐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杖:象征坚韧、独立和自由。
- 鹤骨:象征清瘦、高洁。
- 龙姿:象征生机、力量。
- 节操:象征坚守信念与原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方竹杖》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刘过
C. 杜甫 -
诗中“鹤骨风前瘦”意指什么?
A. 竹杖轻盈
B. 竹杖沉重
C. 竹杖粗壮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刘过的《方竹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刘过更加强调个人的独立与坚韧,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