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易元吉獐猿两图》

时间: 2025-01-04 09:36:43

乌逐山公噪,惊麕仰望疑。

春林无一事,獝狘自生悲。

意思解释

题易元吉獐猿两图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原文展示:

乌逐山公噪,惊麕仰望疑。春林无一事,獝狘自生悲。

白话文翻译:

乌鸦在追逐着山中的公鸟,惊扰了麇鹿,令它抬头怀疑。春天的树林中没有一丝声响,只有猿猴在独自感到悲伤。

注释:

  • :追逐,赶走。
  • 山公:指一种鸟,通常指山中的公鸟。
  • :麇鹿,雌性小鹿。
  • 仰望疑:抬头望着,带着疑惑。
  • 春林无一事:春天的森林中没有任何事物发生。
  • 獝狘:猿猴,指猿类动物。
  • 自生悲:自己感到悲伤。

典故解析:

“乌逐山公”中的乌鸦,常被视为不吉之鸟,象征着不安与恐惧;而“驚麕仰望疑”则描绘了麇鹿的脆弱与敏感,体现了自然界生物之间的关系。此外,诗中对“春林”的描写反映了春天本应生机勃勃的状态,而“自生悲”则暗示了一种无奈的孤独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1193年),字景仁,号简斋,江苏人。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
  •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频发,诗人以自然景象寄托内心的感受,表达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春日林间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关系与情感。开篇的“乌逐山公噪”以拟人的手法,将乌鸦的行为赋予了动作,使得这幅图景显得生动而又紧张。麇鹿因受到惊扰而抬头张望,体现了大自然生物的脆弱和敏感。接着“春林无一事”,则将这种紧张气氛与春天的宁静相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令人倍感惆怅。最后一句“獝狘自生悲”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猿猴的悲伤不仅是对环境的感叹,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省思。整首诗在简约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意象,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和对生命孤独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乌逐山公噪”:乌鸦在追逐着公鸟,发出喧闹的声音,传达出一种紧张的氛围。
    • “惊麕仰望疑”:麇鹿因受到惊扰,抬头看着,流露出恐惧与疑惑。
    • “春林无一事”:春天的森林里显得极为宁静,似乎没有任何生机。
    • “獝狘自生悲”:猿猴在这种环境中独自感到悲哀,体现了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乌鸦的行为与公鸟的关系比作一种追逐,暗示了自然界的复杂。
    • 拟人:通过对动物的情感描写,使得自然界的人性化,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比:春天的宁静与动物的恐惧形成对比,突显出生命的脆弱。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变化的环境中,生物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悲伤。

意象分析:

  • 乌鸦:象征着不安与困扰。
  • 麇鹿:代表着脆弱与敏感。
  • 春林:象征着生机与宁静,但又暗含孤独。
  • 猿猴:象征着孤独与对自然的感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乌逐山公噪”中“逐”的意思是: A. 追逐 B. 离开 C. 静止 D. 跳跃

  2. “春林无一事”是指: A. 春天的森林里有很多事情 B. 春天的森林里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C. 春天的森林里很热闹 D. 春天的森林里有很多动物

  3. 诗中“獝狘自生悲”意指: A. 猿猴在快乐 B. 猿猴在悲伤 C. 猿猴在吃东西 D. 猿猴在嬉戏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与生命的脆弱。
    • 孟浩然《春晓》:对春天的描绘,展现生机。
  •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鹿柴》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孤独的感受,但范成大的诗更加强调孤独的情感,而王维则多了一份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范成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