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

时间: 2025-01-04 12:17:56

云容晓色相涵。

趣征骖。

碎点遥山如豆、是淮南。

路渐远。

家渐远。

恨难堪。

□见窗花叶底、鬓毵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乌夜啼》
作者:黄机 〔宋代〕
云容晓色相涵。趣征骖。碎点遥山如豆是淮南。路渐远。家渐远。恨难堪。见窗花叶底鬓毵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云彩与初升的阳光交映而成的美好景象,伴随着旅行的马车向远方奔去,遥远的山峰在晨光中显得犹如豆粒般渺小。随着旅途的深入,家乡的距离愈发遥远,心中的惆怅与不堪难以承受。在窗外的花叶之下,我的鬓发已悄然增添了几分白色。

注释:

  • 云容:云彩的形态与颜色。
  • 晓色:清晨的光色。
  • :古代指驾驭的马车。
  • 淮南:指的是淮河以南的地方,诗中用来描绘遥远的山脉。
  • 鬓毵毵:形容鬓发凌乱或有些白色,暗示岁月的流逝。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淮南”暗指中国南方,常常被用来代表温暖的故乡;而“窗花”则是一种古代装饰,寓意着家乡的温暖和亲切。诗中通过对比远方与故乡的景象,传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机,字子升,号景云,南宋时期的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乌夜啼》创作于黄机在外旅行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旅途的孤寂,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在外漂泊的普遍心理。

诗歌鉴赏:

《乌夜啼》是一首充满清晨气息的诗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晨曦中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云容晓色相涵”展现了自然之美,给人以宁静的感受。然而,随着“趣征骖”的引入,诗歌的情感逐渐转向旅途中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远山如豆的描绘,既表现了自然的辽阔,也隐喻了人与家乡之间的距离。最后“恨难堪”则是一种深切的情感流露,表达了因离别带来的痛苦与惆怅。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通过对清晨景色的描绘,巧妙地将思乡之情融入其中,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容晓色相涵:描绘清晨的云彩与光色相互映衬,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 趣征骖:意指驾着马车出发,开始旅途。
  • 碎点遥山如豆是淮南:形象地描绘遥远的山峦在晨光中显得微小。
  • 路渐远。家渐远。:强调离家的渐行渐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恨难堪:表达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 见窗花叶底鬓毵毵:描写窗外的花叶,反映出岁月的无情,暗示作者的衰老与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远山比作豆粒,形象地表现距离之遥。
  • 对仗:如“路渐远,家渐远”,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诗歌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旅途的孤独,反映了人们在外漂泊时的无奈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柔和与变化,代表着自然的美丽。
  • :象征遥远与家乡,表现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 窗花:象征温暖与亲情,暗示着对家乡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云容晓色相涵”中的“涵”指的是什么? A. 包含
    B. 反射
    C. 遮挡

  2. 诗中提到的“淮南”主要象征: A. 远方的山
    B. 温暖的故乡
    C. 冷酷的现实

  3. “恨难堪”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痛苦与无奈
    C. 满足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枫桥夜泊》 张继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静夜思》中,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对月夜的描绘与孤独感。而黄机的《乌夜啼》则通过清晨的景象,展现了旅途中的惆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表现手法和意象选择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