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荆门送昼公归彭泽旧居
原文展示:
彭泽旧居在,匡庐翠叠前。因思从楚寺,便附入吴船。岸绕春残树,江浮晓霁天。应过虎溪社,伫立想诸贤。
白话文翻译:
彭泽的旧居就在那儿,前面是层叠的匡庐翠绿高山。因想到从楚地的寺庙出发,便顺水乘上了吴国的船。岸边环绕着春天残留下来的树木,江面上浮现着清晨明亮的天空。大概经过了虎溪社,我停下脚步,思念那些贤士们。
注释:
- 彭泽:指彭泽湖,古地名,常与诗人陶渊明联系在一起。
- 匡庐:指匡庐山,风景秀丽的地方。
- 楚寺:楚地的寺庙,诗人可能指的是某个有名的寺庙。
- 吴船:指吴国的船只,寓意着江南一带的水路交通。
- 虎溪社:古代的一个社名,可能是指一个聚集文人雅士的地方。
典故解析:
“虎溪社”是古代文人聚会的场所,诗人提到它,暗示对历史文人雅士的怀念和向往。彭泽和匡庐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地名,常用于表达对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怀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七二七-七九八),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号云溪,曾任职于宫中,诗风清丽,擅长写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齐己回到彭泽旧居之际,表达对故地的思念和对历史文人的敬仰,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诗歌鉴赏:
《荆门送昼公归彭泽旧居》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历史文化的追思。开头两句描绘了彭泽旧居的地理位置,前有匡庐高耸,暗含着自然的雄伟与人文的渊源。接下来的句子通过“因思从楚寺,便附入吴船”,引发了诗人的思考,似乎是在追忆从前的时光,那些曾与他一同游历的朋友。最后两句通过描绘岸边的春残树和江上的晓霁天,渲染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气氛,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也融入了诗人对历史文化、友人情谊的思考,具有很强的意境。诗中既有对过往的怀恋,又有对自然的热爱,情感真挚,表现出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彭泽旧居在,匡庐翠叠前。:指出旧居的地理位置,展示自然环境之美。
- 因思从楚寺,便附入吴船。:因对过去的回忆,表达了顺水而行的心情。
- 岸绕春残树,江浮晓霁天。:描绘春天的残景和清晨的美丽,营造宁静的氛围。
- 应过虎溪社,伫立想诸贤。:通过提到虎溪社,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岸绕春残树,江浮晓霁天”,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意象:春天的残树、清晨的天空,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 比喻:将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色结合,形成独特的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追思,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邃的情感,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人文精神的高度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彭泽:象征故乡和美好回忆。
- 匡庐:象征自然的壮丽与静谧。
- 虎溪社:象征文人雅士的聚集,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匡庐”是指哪个地方?
- A. 湖泊
- B. 高山
- C. 城市
- D. 庙宇
-
“虎溪社”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文人聚会
- C. 船只
- D. 学校
答案:
- B. 高山
- B. 文人聚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齐己的这首诗更多地展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与自然的描绘,而王维则侧重于表达对友人的深情与离别之痛。两者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人文情怀的重视,却在情感表现和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齐己相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