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自牧上人》

时间: 2025-01-06 11:02:14

五老回无计,三峰去不成。

何言谢云鸟,此地识公卿。

梦愧将僧说,心嫌触类生。

南朝古山寺,曾忆共寻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自牧上人
五老回无计,三峰去不成。
何言谢云鸟,此地识公卿。
梦愧将僧说,心嫌触类生。
南朝古山寺,曾忆共寻行。

白话文翻译

五老峰回头无计可施,三峰山的路途又未能前行。
何必说那谢云鸟,我在这里与公卿相识。
梦中羞愧想告诉僧人,心中却厌恶那些俗事。
南朝的古山寺,我曾经记得和你一起去寻访的情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五老:指五老峰,地名。
  • 三峰:指三座山峰,象征前路的艰难。
  • 谢云鸟:谢安与云鸟,相传谢安在山中隐居,云鸟常伴。
  • 公卿:指官员与贵族。
  • 梦愧:在梦中感到羞愧。
  • :和尚,指修行者。
  • 南朝古山寺:南朝时期的古代寺庙,象征佛教文化。

典故解析

  • “谢云鸟”典故来源于谢安的隐居生活,表现了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归属感。
  • “南朝古山寺”则暗示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字景公,号慧明,唐代著名僧人和诗人。生于公元779年,卒于公元835年。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入佛教思想,作品多描写山水与僧侣生活,体现了超然物外的境界。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齐己晚年,表达了他对山水的向往和对往昔友人的思念。身为僧侣的他,常常在山中修行,诗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

诗歌鉴赏

《寄自牧上人》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齐己通过描绘山水自然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思索。诗的开头,"五老回无计,三峰去不成",展现了他在自然中迷惘的状态,似乎在暗示人生路途的艰难与无奈。接着,"何言谢云鸟,此地识公卿",通过对常伴的云鸟的提及,表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后两句"梦愧将僧说,心嫌触类生",表达了他在梦中对僧人倾诉的羞愧,内心的烦恼与世俗的牵绊。最后一句"南朝古山寺,曾忆共寻行",则是对过去的追忆,展现了他与友人共同探访古寺的美好记忆,使人感受到诗人对友谊的深切怀念与对当下孤独的对比。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细腻,既有对自然的描写,又有对人情的思考,体现了齐己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五老回无计:描绘了五老峰的回环,暗示无计可施,表达了困惑与无奈。
  2. 三峰去不成:三座山峰的道路艰难,象征人生的曲折与挑战。
  3. 何言谢云鸟:引入谢安与云鸟的典故,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但又暗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4. 此地识公卿:在此地与公卿相识,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 梦愧将僧说:梦中羞愧的自言自语,表现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6. 心嫌触类生:内心对世俗事物的厌烦,表现出对佛教精神的向往。
  7. 南朝古山寺:回忆南朝时期的古寺,传达出对过去的怀念。
  8. 曾忆共寻行:强调与友人的共同经历,表达对友谊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的曲折比作山峰的艰难。
  • 对仗:如“梦愧将僧说,心嫌触类生”,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意象:云鸟、山寺等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孤独、怀旧与对友情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在山水之间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过往的深切怀念。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独白,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五老峰:象征人生的艰难与困惑。
  2. 三峰:代表人生的曲折与挑战。
  3. 云鸟:象征自由与友谊。
  4. 古山寺:代表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五老”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座山峰
    C. 一位古代诗人

  2. “心嫌触类生”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情感?
    A. 对世俗的厌烦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人际关系的期待

  3. 诗中提到的“南朝古山寺”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忧伤
    C. 精神追求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齐己与王维的山水诗: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但齐己更关注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对自然的赞美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齐己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