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钱塘作》

时间: 2024-09-19 21:18:39

秋光明水国,游子倚长亭。

海浸全吴白,山澄百越青。

英雄贵黎庶,封土绝精灵。

句践魂如在,应悬战血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光明水国,游子倚长亭。
海浸全吴白,山澄百越青。
英雄贵黎庶,封土绝精灵。
句践魂如在,应悬战血腥。

白话文翻译

秋日的阳光照耀着美丽的水乡,游子在长亭上倚靠着。
海水浸润了整个吴地的白色,山水清澈,百越之地显得青翠。
英雄的价值在于平民百姓,封土的灵气已消失殆尽。
句践的精神仿佛仍在,或许应该悬挂战斗的血腥。

注释

  • 明水国:指美丽的水乡。
  • 游子:指在外游历的游子,带有思乡之情。
  • 全吴:指吴地,古代指今江苏、浙江一带。
  • 百越:指古代的百越民族,主要生活在今南方一带。
  • 英雄:指有才华和功业的人。
  • 黎庶:指平民百姓。
  • 句践:春秋时期的吴王,因复国而闻名。
  • 战血腥:指战争的血腥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字景山,号了无,唐代诗人,生于607年,卒于670年。他是初唐著名的诗人之一,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的美丽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富强、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借助秋日的景象,表达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秋日钱塘作》是一首表现秋日景色与历史情感交融的古诗。诗的开头以“秋光明水国”引入,展现了秋天水乡的明亮和宁静,游子在长亭倚靠,既有对美景的赞美,又流露出淡淡的乡愁。接着通过描绘“海浸全吴白,山澄百越青”,展现了自然的秀丽与辽阔。

诗中提到“英雄贵黎庶”,强调了英雄与平民之间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平民百姓的珍视与尊重。接下来提到“句践魂如在”,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英雄精神的怀念,暗示着即使英雄已逝,其精神仍在。这种情感贯穿全诗,使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最后一句“应悬战血腥”则引人深思,暗示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历史的沉重。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美,还传达了对历史的反思,表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光明水国:描绘了秋天阳光明媚的水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2. 游子倚长亭:游子在长亭中倚靠,表现出一种对远方的思念。
  3. 海浸全吴白:海水浸润了吴地,象征着广阔的自然与人文交融。
  4. 山澄百越青:山水清澈,象征着南方的青山绿水,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5. 英雄贵黎庶:强调了英雄和普通百姓之间的联系,体现出对平民的尊重。
  6. 封土绝精灵:封土的灵气消失,暗指历史的变迁与人的遗忘。
  7. 句践魂如在:以句践为代表,表达对历史英雄的怀念。
  8. 应悬战血腥:暗示战争的残酷,反映出对历史伤痛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海浸全吴白,山澄百越青”,字句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秋光、长亭、海、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自然的和谐美感。
  • 典故:引用句践,增加诗的历史厚度与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秋日的自然景象,结合历史英雄的精神,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与对历史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与人文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光:象征着成熟与丰收,带有思乡之情。
  • 游子:代表了离乡在外的人,蕴含了对故乡的思念。
  • 海、山:象征着自然的广阔与美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英雄、平民:反映了历史的深度与社会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游子”指的是: A. 在外的游人
    B. 在外游历的人
    C. 回乡的人
    D. 生活在乡村的人

  2. “句践魂如在”中的“句践”是指: A. 一位诗人
    B. 一位历史英雄
    C. 一位王子
    D. 一位将领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自然美
    B. 英雄情怀与思乡
    C. 战争与和平
    D. 民众生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柳宗元《江雪》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齐己的《秋日钱塘作》更强调历史与社会的联系,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个人的隐居生活。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不同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齐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