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发》

时间: 2025-01-04 08:23:06

金刀闪冷光,一剃一清凉。

未免随朝夕,依前长雪霜。

夏林欹石腻,春涧水泉香。

向老凋疏尽,寒天不出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剃发
金刀闪冷光,一剃一清凉。
未免随朝夕,依前长雪霜。
夏林欹石腻,春涧水泉香。
向老凋疏尽,寒天不出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剃发这一动作的清凉感,金刀闪烁着寒光,每剃一次头发就感到一阵清凉。即便如此,随着时光流逝,头发依旧会在朝夕之间长出如雪霜般的白发。夏天的林间石头湿滑,春天的山涧水泉散发着芬芳。到了年老时,头发逐渐稀疏,寒冷的冬天则不愿出门。

注释

  • 金刀:剃发用的刀具,象征着剃发的仪式。
  • 一剃一清凉:每一次剃发都带来一阵清凉的感觉。
  • 随朝夕:随着时间的流逝。
  • 长雪霜:形容头发变白,如同雪霜覆盖。
  • 夏林:夏天的树林。
  • 欹石腻:倾斜的石头上长满了湿滑的苔藓。
  • 春涧:春天的山涧。
  • 向老凋疏尽:随着年纪增长,头发逐渐稀疏。
  • 寒天不出房:在寒冷的冬天不愿意出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己是唐代著名的僧人和诗人,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常融合佛教思想。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通过剃发这一日常行为,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齐己的《剃发》以剃发这一简单的动作为引子,展开对人生、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通过“金刀闪冷光”和“一剃一清凉”描绘了剃发时的感受,展现出剃发的清爽与宁静,似乎在提醒人们关注生活中的小细节。接着“未免随朝夕,依前长雪霜”句,表达了人们在时间的流逝中难以抵抗老去的事实,头发随之变白,寓意着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

诗的第三、四句转向自然景色的描绘,夏天的林中和春天的山涧都给人以清新舒适的感觉,似乎在对比人生的清凉与自然的美好。最后一句“寒天不出房”则传达出一种对冬天的惧怕和对安静生活的依恋,表现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剃发的过程,反映出生活中的清凉感受,蕴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金刀闪冷光:描写剃发用的刀具,传递出剃发的仪式感。
    • 一剃一清凉:强调剃发时的清爽体验,带来一瞬的快感。
    • 未免随朝夕,依前长雪霜:表达时间的流逝与身体的变化,令人感叹。
    • 夏林欹石腻,春涧水泉香:描绘自然景色,展现生机和美好。
    • 向老凋疏尽,寒天不出房:表现对岁月的无奈和对温暖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头发的变白比作“雪霜”,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同时展现出自然的美好与人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金刀:象征着剃发的仪式,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雪霜:象征着衰老及岁月的痕迹。
  • 夏林春涧:代表了自然的美好与生机,形成与老去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刀闪冷光”意指什么? a) 刀光闪烁
    b) 刀具的锋利
    c) 剃发的仪式感

  2. “向老凋疏尽”中的“凋疏”最接近的意思是: a) 茂盛
    b) 稀少
    c) 繁多

  3. 整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欢乐
    b) 愁苦
    c) 思考

答案

  1. c) 剃发的仪式感
  2. b) 稀少
  3. c) 思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相思》

诗词对比

  • 齐己的《剃发》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但齐己更侧重于剃发这一日常行为,白居易则通过草原的景象传达离愁别绪。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