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厉屏山祠
作者:董嗣杲 〔宋代〕
漪岚堂北县楼东,
香火新标旧令功。
此地岂知钟鼓乐,
月明如水藕池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厉屏山祠的环境和氛围。诗的开头提到祠堂位于漪岚堂北、县楼东边,香火依旧,新的标志和旧的功绩交相辉映。接着,诗人感慨这里的人们并不知道钟鼓乐的欢愉,此时月光如水,照在空荡荡的藕池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漪岚:原指水波涟漪,后引申为山水之间的美丽景象。
- 香火:指祭祀时点燃的香火,象征着对神明的敬仰和祈愿。
- 标旧令功:标志着古代的功绩和荣耀。
- 钟鼓乐:指的是古代祭祀和庆典中使用的乐器,象征欢乐和庆祝。
- 藕池:指生长莲藕的池塘,象征宁静和清幽。
典故解析
- 钟鼓乐:古代祭祀中常用的乐器,表示对神灵的敬畏与礼赞。在这首诗中,提到此地却没有欢乐的气氛,暗示了世事变迁和人心的冷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世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之时,士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追忆成为诗歌的重要主题。作者在诗中通过对祠堂的描绘,反映了对旧时荣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显冷清的宗教场所。开头两句构建了一个具体的空间,描绘了祠堂的地理位置和香火的繁盛,似乎在传达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承接。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将视角引向更广阔的哲理思考。第三句“此地岂知钟鼓乐”,突出了人们对欢乐和传统的无知,表明了世事的无常与人心的变化。最后一句“月明如水藕池空”,则通过清澈的月光和空荡的池塘,营造出一种孤寂和冷清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伤与思索。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惆怅。它不仅仅是对一个地方的描绘,更是对传统文化和人心变化的深刻反思,具备丰富的情感层次和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漪岚堂北县楼东:此句点明了具体的位置,设定了场景。
- 香火新标旧令功:表现出这里的祭祀活动依旧热闹,然而旧时的功绩已不再被人铭记。
- 此地岂知钟鼓乐:提出疑问,暗示人们对传统欢乐的不理解与遗忘。
- 月明如水藕池空:利用清冷的月光与空荡的池塘,象征着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香火新标旧令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比喻:月光如水,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静谧的夜晚。
- 象征:藕池象征着过去的繁华与如今的空虚。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静谧的景象反映了对历史文化的追忆与对现实冷漠的失望。它表达了对传统的怀念,同时也对人心的变迁感到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漪岚:象征着自然之美与宁静。
- 香火:代表着对神灵的敬仰和文化传统的延续。
- 月明:象征着孤独与宁静的思考。
- 藕池:体现了美好与空寂之间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香火”是指什么?
A. 祭祀的火焰
B. 烧香的烟雾
C. 传统的音乐
D. 自然的景色 -
诗中“此地岂知钟鼓乐”的意思是什么?
A. 这里的人们对欢乐无知
B. 这里的音乐很美
C. 这里总是很热闹
D. 这里没有人 -
“月明如水藕池空”表现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孤独与惆怅
C. 热闹
D. 忙碌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
- 李白《静夜思》:描绘月夜,引发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比较董嗣杲的《厉屏山祠》与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均通过月光传递情感,但董诗更偏向于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而李诗则侧重于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歌史》
以上内容为对《厉屏山祠》的详细解析和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