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富池双泉寺三首》

时间: 2025-01-01 16:24:18

丹枫叶叶委江塘,旅况空馀古锦囊。

阙下有家劳梦寐,灯前无酒遣荒凉。

陈踪浮泛栖僧舍,往事消磨落客床。

世态自应酬酢懒,已拚双鬓受年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丹枫叶叶委江塘,旅况空馀古锦囊。
阙下有家劳梦寐,灯前无酒遣荒凉。
陈踪浮泛栖僧舍,往事消磨落客床。
世态自应酬酢懒,已拚双鬓受年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丹红的枫叶纷纷落在江边,旅途的孤独只剩下了一个空空的锦囊。阙下(宫阙下)有家,思念得难以入眠,灯前却没有酒来解闷,感到一阵荒凉。我的过往像浮云一样飘荡在寺庙中,往事在岁月中渐渐磨灭,仿佛落在客床上的尘埃。世态炎凉,我对人世的应酬已然感到懒惰,无奈之下已让双鬓斑白。

注释

  • 丹枫:红色的枫树,象征秋天的景色。
  • 江塘:江边的滩涂。
  • 旅况:旅行的情况。
  • 锦囊:古代旅行时用来装物品的袋子,这里指空空的心情。
  • 阙下:宫阙的下面,暗指对家的思念。
  • 梦寐:梦中和睡觉时,指对家乡的思念。
  • 应酬:应付交际,指社交活动。
  • 酢懒:指对社交的厌倦和懒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约960年-1036年),字子锺,号白石,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正值作者人生的一个阶段,可能是在旅途中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情世态的感悟。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的自然景象开篇,通过“丹枫叶叶”描绘出浓厚的秋意,深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过往的追忆。诗中“旅况空馀古锦囊”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内心的空虚与孤独,古锦囊不仅是物品的象征,更是寄托着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接下来的句子“阙下有家劳梦寐”,则进一步突显出对故乡的思念。诗人在灯下独坐,缺乏酒助兴,形成了一种荒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感伤。“陈踪浮泛栖僧舍”,则通过对往事的追忆,表现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过往的种种如同浮云,难以抓住。

最后两句“世态自应酬酢懒,已拚双鬓受年光。”则总结了诗人的人生观,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诗人感到厌倦和无力,双鬓斑白则是岁月的无情流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渗透着一种对生命的感慨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丹枫叶叶委江塘:秋天的枫叶红得如火,纷纷落在江边。
  2. 旅况空馀古锦囊:在旅途上,只剩下一个空空如也的锦囊,象征着心灵的空虚。
  3. 阙下有家劳梦寐:在宫阙下,我思念着家乡,无法安然入睡。
  4. 灯前无酒遣荒凉:灯下没有酒来排解心中的孤寂,感到无比荒凉。
  5. 陈踪浮泛栖僧舍:往日的足迹如浮云般消散,停留在僧舍中。
  6. 往事消磨落客床:往事被时光磨灭,像落在床上的尘埃。
  7. 世态自应酬酢懒: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我感到厌倦。
  8. 已拚双鬓受年光:无奈之下,白发已显,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

修辞手法

  • 意象:通过“丹枫”、“古锦囊”等意象传达情感。
  • 比喻:将往事比作浮云,表达无常。
  • 对仗:诗中多处体现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悟,表现了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丹枫: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 古锦囊:代表着过去的回忆与无奈的现实。
  • 灯前无酒:暗示孤寂与对生活的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丹枫叶叶”描绘的是哪一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诗人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哪一句表达? A. 灯前无酒遣荒凉
    B. 阙下有家劳梦寐
    C. 陈踪浮泛栖僧舍
    D. 旅况空馀古锦囊

  3. 诗中“世态自应酬酢懒”意指什么? A. 热情好客
    B. 对人际交往的厌倦
    C. 社交活动频繁
    D. 乐于助人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董嗣杲《寓富池双泉寺三首》: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但杜甫更侧重于人际关系的温暖,而董嗣杲则更显孤独与荒凉。
  • 王维《鸟鸣涧》:同样使用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情感,王维的诗更倾向于宁静和淡泊,而董嗣杲则带有一丝无奈和感伤。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