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次灵井》

时间: 2025-01-06 13:55:56

井面水不动,傍分龙鳞激。

泉气时生沤,上涌光的皪。

深苔翠堪染,石底清可觌。

旱岁或来祠,弹弦属灵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道次灵井》
作者:梅尧臣

井面水不动,傍分龙鳞激。
泉气时生沤,上涌光的皪。
深苔翠堪染,石底清可觌。
旱岁或来祠,弹弦属灵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口静谧的灵井,井面上的水面平静无波,身旁的龙鳞激荡出涟漪。泉水时而冒出泡沫,透出光亮的波光。深厚的青苔可以染上色彩,井底的清水令人可见。在干旱的年份,或许会来此祭祀,弹弦为神灵祈求。

注释

  • 灵井:指的是一种神圣的井,通常与灵气和神灵相关联。
  • 龙鳞:形容水面波动的涟漪,像龙的鳞片一样。
  • :指水面冒出的泡沫。
  • :指水面上闪烁的光亮。
  • 深苔:指生长在井底的青苔,颜色深绿。
  • 属灵觋:意为与神灵相关的祭祀活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德裕,号香严,宋代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常以质朴之笔表达深邃的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

《道次灵井》创作于梅尧臣游历途中,灵井作为自然景观中常见的元素,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隐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神灵的敬畏之情。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道次灵井》是一首充满灵气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灵井的宁静与神秘。诗的开头“井面水不动”,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接着“傍分龙鳞激”,通过动与静的对比,表现了自然的微妙变化,水面上的涟漪如龙的鳞片一般生动。此处的“龙鳞”不仅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也暗示了灵井的神秘与超凡。

诗中“泉气时生沤,上涌光的皪”,展现了灵井的活力,泉水的涌动和光的闪烁仿佛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脉动。深苔与石底的清水则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意境,青苔的“翠堪染”象征着生命的生机和自然的美好,而“石底清可觌”则让人感受到一种透彻的宁静。

最后两句提到的“旱岁或来祠,弹弦属灵觋”,不仅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还反映了古代人们与神灵沟通的方式。整体而言,梅尧臣通过对灵井的描写,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井面水不动:描绘了灵井的宁静,水面平静而无波动,体现出一种深邃的安宁。
  2. 傍分龙鳞激:水面涟漪荡漾,形容水波如龙鳞般生动,展现自然的活力。
  3. 泉气时生沤:泉水偶尔冒出泡沫,象征着灵气的涌动,增添了灵井的神秘感。
  4. 上涌光的皪:水面上闪烁着光亮,给人一种光明和希望的感觉。
  5. 深苔翠堪染:生长在井底的青苔,颜色深绿,富有生机。
  6. 石底清可觌:井底的清水清澈见底,令人可见,象征着清明和真实。
  7. 旱岁或来祠:在干旱的年份,人们可能会来此祭祀,表达对神灵的敬畏。
  8. 弹弦属灵觋:弹奏乐器为神灵祈求,表达了人与神灵之间的沟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波动比作龙鳞,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水面闪烁的光被赋予生命,表现了自然的灵性。
  • 对仗:如“深苔翠堪染,石底清可觌”,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神灵的敬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灵井:象征着神秘与灵气的源泉。
  2. 水面:象征宁静与生命的流动。
  3. 龙鳞:比喻水波的生动,象征着力量与神秘。
  4. 青苔:象征生命力与自然的和谐美。
  5. 祭祀:象征人类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与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井面水不动”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宁静
    • B. 激动
    • C. 冷漠
  2. “傍分龙鳞激”中的“龙鳞”是指什么?

    • A. 鳞片
    • B. 水波
    • C. 鳥类
  3. 诗中提到的“弹弦属灵觋”与什么活动相关?

    • A. 祭祀
    • B. 喝酒
    • C. 打猎

答案

  1. A. 宁静
  2. B. 水波
  3. A. 祭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江南春》杜甫

诗词对比

《道次灵井》与《静夜思》对比
梅尧臣的《道次灵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描绘了灵井的静谧与神秘。而李白的《静夜思》则主要表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更为个人化的情感。两首诗在意境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更关注自然,后者则聚焦于人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梅尧臣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