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午日三首
百草堪为药,舟行不及收。
岸旁萧与艾,从听到寒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炎热的午后,作者看到岸边的草木,联想到它们作为药材的价值。船只在水中行驶,却无法及时地采集这些药草。岸边的萧草和艾蒿,听说在秋寒来临时会停止生长。
注释:
- 百草堪为药:许多草本植物都可以用作药材。
- 舟行不及收:船只行驶得快,无法及时停下来采摘。
- 岸旁萧与艾:岸边生长的萧草和艾蒿,这两种草本植物常被用于中药。
- 从听到寒休:听说到了寒冷的季节,这些植物都会停止生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梦书,号秋水,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描绘田园风光与生活琐事,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午日三首》创作于宋代,诗人生活于政治动荡的时代,内心渴望宁静与自然,诗中描绘的夏日午后景象与药草的意象,反映了他对乡土的眷恋和对自然的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炎热的午后,诗人乘舟游历于江河湖泊之间,观察到岸边生长的草木,特别是可以用作药材的草本植物,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感受与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诗中“百草堪为药”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丰富与多样,也引发人们对生活中药草价值的思考,象征着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舟行不及收”中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惋惜,虽然大自然的馈赠触手可及,但由于时间、环境的限制,无法尽享其美好。这种情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类自身局限性的深切理解。最后一句“从听到寒休”,则暗示了季节的变化,草木的生长与衰退,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草堪为药:许多草本植物可以用作药材,强调自然的疗愈特性。
- 舟行不及收:船只在水中行驶,无法及时停下采摘,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机会的错失。
- 岸旁萧与艾:提到特定的植物,增加了诗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 从听到寒休:季节转变的描写,传达出对自然生长周期的细腻观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草本植物比喻为药,隐喻自然的珍贵与人类对自然的依赖。
- 拟人:通过“从听到寒休”赋予植物以生命,体现出对于自然变化的敏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深刻的联系以及对生命短暂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百草:象征自然的丰盛与人类的智慧。
- 舟:象征旅行与探索,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好奇。
- 萧与艾:代表具体的植物,反映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 寒休:暗示季节变迁,传达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百草堪为药”中的“百草”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草
B. 多种草本植物
C. 药材
D. 只有草药 -
诗中提到的“岸旁萧与艾”指的是哪些植物? A. 只有萧草
B. 只有艾蒿
C. 萧草和艾蒿
D. 其他药草 -
这首诗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绝望
B. 幸福
C. 惋惜与感慨
D. 平静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 王维的《鹿柴》: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梅尧臣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梅尧臣更侧重于细腻的观察,杜甫则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梅尧臣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