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术士姚有应自号通灵心神仙口》

时间: 2025-01-04 09:20:53

一点灵虚镜样明,只须提掇要常醒。

微几才动先知吉,万象交森独测灵。

至寂静中能有感,遍酬应后却无形。

死灰枯木都非法,但读吾儒一字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术士姚有应自号通灵心神仙口

一点灵虚镜样明,只须提掇要常醒。
微几才动先知吉,万象交森独测灵。
至寂静中能有感,遍酬应后却无形。
死灰枯木都非法,但读吾儒一字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拥有灵明的心性,如同一面清澈的镜子,只需时常提起警觉。微小的变化都能预知吉凶,万千事物中他独具慧眼。在深深的寂静中也能产生感应,回应万事万物却没有具体的形态。即使像死灰枯木般的无生之物,也无法与之相比,唯有阅读我们儒家的经典才是真正的智慧。

注释:

字词注释

  • 灵虚:灵动而虚静,形容心灵的清明。
  • 提掇:提起、唤醒。
  • 微几:微小的变化或迹象。
  • 万象:万千事物。
  • 至寂静:达到极致的寂静。
  • 无形:没有形状,形而上。

典故解析

  • 通灵:指的是一种通达灵性、能够感知万物的能力。
  • 吾儒一字经:指儒家经典,强调智慧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勉,宋代诗人,文人雅士,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哲理的思考著称。诗风清新,常以抒怀和哲理思考为主题,善于运用典故和形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姚勉对心灵修养的深入思考中产生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教与儒家思想的融合与探讨,诗中强调内心的明澈与自我觉醒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灵虚的镜子隐喻心灵的明澈,强调了内心觉醒的重要性。第一句“一点灵虚镜样明”形象地描绘了清明的心灵状态,随后的“只须提掇要常醒”则说明了保持觉醒的必要性。接下来的“微几才动先知吉”则展现了诗人超凡的洞察力,能够在细微之处察觉吉凶。在社会动荡的宋代,诗人通过这种超然的视角,反映了对世事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至寂静中能有感”一句则是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只有在彻底的寂静中,才能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智慧和灵感。最后的“死灰枯木都非法,但读吾儒一字经”,强调了儒家经典的价值,暗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推崇。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哲学思考,也传达了一种对内心修养的追求,表达了对智慧的尊重和对灵性的探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点灵虚镜样明:形容心灵如镜子一般清澈明亮。
  2. 只须提掇要常醒:只需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觉醒。
  3. 微几才动先知吉:微小的变化能够预见吉凶。
  4. 万象交森独测灵:在万千事物中独自能洞察灵性。
  5. 至寂静中能有感:在极度的宁静中能够感受到深刻的东西。
  6. 遍酬应后却无形:回应万象后却没有具体的形态。
  7. 死灰枯木都非法:死去的事物都无法与之相比。
  8. 但读吾儒一字经:只有研读儒家经典才是智慧所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灵比作清明的镜子,形象生动。
  • 对仗:如“至寂静中能有感,遍酬应后却无形”形成对称。
  • 反讽:通过“死灰枯木”强调无生之物的无能。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内心的修养与灵性觉醒,达到对万象的洞察和理解,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智慧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虚镜:象征心灵的清明与透彻。
  • 微几:象征细微变化,代表对生活细节的洞察。
  • 寂静: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能感知更深的智慧。
  • 死灰枯木:象征无生气的状态,与活力相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生命的意义
    b) 内心的觉醒
    c) 对自然的描写
    答案:b

  2. “一点灵虚镜样明”中的“灵虚”指的是什么?
    a) 一种灵动的状态
    b) 一种空虚的感觉
    c) 一种无形的存在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吾儒一字经”强调了什么?
    a) 道教思想
    b) 儒家经典的重要性
    c) 个人的见解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鹳雀楼》王之涣

诗词对比

  •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姚勉的诗更加注重内心修养与灵性思考,而王之涣则更加侧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壮阔景象的感慨。两者在意境与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该书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作品,适合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读与分析,适合学习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