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三十七
作者: 高燮 〔清代〕
山庐好,无物不忘机。
洗砚招鱼吞墨饱,
曝书遇蠹食仙肥。
他日或能飞。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间的小屋真好,
在这里没有什么事我会忘记。
洗砚台招来鱼儿,吞下满腹的墨水;
曝晒的书本遇上虫子,吃得仙气十足。
或许有一天我能飞翔。
注释:
- 庐:指小屋,尤其是偏远的山居。
- 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巧,指心境清明。
- 洗砚:洗拭砚台,通常与写作有关。
- 招鱼:比喻与自然生灵和谐相处。
- 吞墨饱:形容墨水丰富,象征创作的富足。
- 曝书:将书本放在太阳下晒,常用于书籍保养。
- 遇蠹:遭遇虫害,寓意创作中的困难。
- 仙肥:形容书本的内容丰富,似有仙气。
- 飞:象征自由与超脱,追求更高的境界。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洗砚招鱼”可以联想到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依赖,而“曝书遇蠹”则反映了文人创作过程中的艰辛和不易。诗中隐含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现了文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燮,清代诗人,字子宁,号秋水,原籍山西,后迁居北京。他在诗词创作上有着独特的风格,擅长描写山水,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希望通过描绘山间生活来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
诗歌鉴赏:
本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山间生活的恬静与富足。开篇“山庐好,无物不忘机”,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隐含着对世俗纷争的逃避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接着通过“洗砚招鱼吞墨饱”,诗人将写作与自然结合,表现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在“曝书遇蠹食仙肥”中,诗人面对创作中的困难,展现出一种乐观态度,认为即使遇到虫害,书本的内容依然丰富,给人以启迪。最后一句“他日或能飞”则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象征着自由与超越,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自由的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与心灵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庐好,无物不忘机:山中小屋环境优美,令人心境宁静,能够忘却世俗的烦恼。
- 洗砚招鱼吞墨饱:洗砚台的水吸引了鱼儿,象征着创作的灵感与丰盈。
- 曝书遇蠹食仙肥:书本在阳光下曝晒,尽管遭遇虫子,但依然显得内容丰富,寓意创作的艰辛与成果。
- 他日或能飞:表达了对未来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洗砚招鱼”比喻创作灵感的涌现。
- 拟人:虫子“食仙肥”,表现了书本的生动和丰富。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比较工整,展示了古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理想与自然和谐共处,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庐:代表宁静的生活环境,象征着诗人的理想栖息地。
- 洗砚:象征着文人创作的过程和与自然的交流。
- 鱼:象征灵感的涌现与自然的和谐。
- 书:代表知识与文化的积累。
- 飞:象征自由与超越的理想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山庐好”中的“庐”指什么? A. 山 B. 小屋 C. 河流
-
诗中“洗砚招鱼”表达了什么意境? A. 感叹生活的无聊 B. 灵感的涌现与自然的和谐
-
“他日或能飞”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什么期许? A. 逃避现实 B. 对自由的向往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杂诗》:同样描绘了山水生活,但更注重自然的描写与内心的宁静。高燮的诗则更多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李白的《静夜思》:描绘了对家乡的思念,与高燮的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形成对比,表达的情感基调也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高燮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中的自然与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