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郡圃绝句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7 09:20:10

孤城偪仄复偪仄,前山后山青欲来。

市声萧条衙鼓静,惟有叱滩喧万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城偪仄复偪仄,
前山后山青欲来。
市声萧条衙鼓静,
惟有叱滩喧万雷。

白话文翻译:

这座孤独而狭窄的城池,四周显得更加逼仄。
前面的山和后面的山都显得青翠欲滴,仿佛要扑面而来。
市井声响寥落,官府的鼓声也静悄无声,
唯有叱滩的水声如万雷般喧闹。

注释:

  • 孤城:孤立的小城,形容环境的偏僻与寂静。
  • 偪仄:形容狭窄逼仄,空间狭小。
  • 青欲来:青色的山仿佛要向人们逼近,形容山势的陡峭。
  • 市声萧条:市场的声音冷清,表示人烟稀少。
  • 衙鼓静:官府的鼓声寂静,暗示政务的冷清。
  • 叱滩:指的是波涛汹涌的水流,强调自然的喧闹与生命的活力。
  • 万雷:形容叱滩声势浩大,似雷声般震耳欲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蕙堂,江苏常州人。范成大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中常表现出田园生活的恬静与美好。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范成大晚年,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环境的感悟与思考。经历过国破家亡的范成大,常常在诗中表现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秭归郡圃绝句二首 其二》通过对孤城、青山和叱滩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诗人用“孤城偪仄”开篇,便让人感受到一种逼仄的空间感,仿佛置身于一个孤立无援的环境中,这种感觉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压迫,也是内心的孤独感的体现。

接下来的描写中,前后山的青翠色彩与孤城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暗示着自然的生机与人的孤寂之间的矛盾。在这里,诗人用“青欲来”传达出一种活力,青山仿佛要走近并包围这个孤立的城池,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市声萧条衙鼓静”更是突显了人们生活的冷清,市井的喧闹与官府的沉寂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社会的安宁与繁华的缺失。而最后一句“惟有叱滩喧万雷”则通过对自然声音的描绘,为整首诗增添了活力,叱滩的喧闹象征着生命力与自然的力量。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厚度,也让人感受到在孤独中仍有生命的激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孤城偪仄复偪仄:诗人首先描绘了孤城的狭窄与孤立,营造出一种压迫感。
  2. 前山后山青欲来:青山环绕,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生机,反衬出孤城的冷清。
  3. 市声萧条衙鼓静:反映出市场的冷清与官府的沉寂,表现社会的静默与人情的疏离。
  4. 惟有叱滩喧万雷:自然界的喧嚣与生命的活力为这幅静谧的画面注入了生机。

修辞手法:

  • 对比:孤城与青山、市声与叱滩之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青山仿佛要“来”,赋予自然以生命。
  • 夸张:叱滩的声音比作“万雷”,突显了其震撼力。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孤独与自然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繁华消逝的感慨,同时也传达了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希望。

意象分析:

  • 孤城:象征孤独与隔绝,体现诗人内心的苦闷。
  • 青山:象征活力与生机,代表自然的美好与希望。
  • 叱滩:象征着自然的喧闹与生命的力量,表现出一种生命的激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孤城偪仄”中“偪仄”的意思是: A. 宽阔
    B. 狭窄
    C. 美丽

  2. 诗中“前山后山青欲来”描绘的意象是: A. 寂静
    B. 生机
    C. 冷清

  3. “市声萧条衙鼓静”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状态? A. 繁华
    B. 宁静
    C. 冷清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范成大的孤独与王维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王维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色为主,渗透着一种平和的心境,而范成大则在孤独中渗透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