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子 其三 别妓》
时间: 2025-01-01 11:56: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流子 其三 别妓
作者:王之望 〔宋代〕
柳花飞絮,又还是清明寂寞时节。
洞府人间嗟素手,今日匆匆分拆。
巧笑难成,含情谁解,顾影无颜色。
风流满面,却成春恨凄恻。
云鬓从亸金蝉,纷纷红泪,千点胭脂湿。
聚调轻盈离调惨,声入低空愁碧。
祖帐将收,骊驹欲驾,去也劳相忆。
伤心南浦,断肠芳草如积。
白话文翻译
柳絮飞舞,正是清明时节的寂寞。
洞府中的人感叹着她的纤手,今天匆匆分离。
她的笑容再难以成形,含情的目光又有谁能理解,
面对自己的影子,已无颜色可言。
风流的面容,却成了春天的怨恨,凄凉而伤感。
她的云鬓如金蝉般散落,纷纷泪水,千点胭脂湿透。
欢聚的旋律轻盈,离别的调子却是凄惨,
声声入耳,愁苦在低空中缭绕。
帐幕即将收起,骊马也将出发,
离去的时刻令人难以忘怀。
在南浦伤心的地方,断肠的芳草如同积累的哀伤。
注释
- 柳花飞絮:春天时柳树的花絮纷飞,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离别的情感。
- 素手:指女子的手,形容其纤细柔美。
- 顾影无颜色:面对自己的影子,感到失落与无奈,形容内心的孤独。
- 风流满面:形容表面风采依旧,内心却充满愁苦。
- 云鬓:古代女子的发型,形容女子的美丽。
- 红泪:形容因离别而流下的眼泪,带有浓厚的感伤。
- 骊驹:古代名马,象征离别的时刻即将到来。
- 南浦:指南方的水边,通常与离别、思念相关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望,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发情感、描绘思念为主,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常用生动的意象表现内心的孤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
《风流子 其三 别妓》创作于一个春天的清明时节,诗人通过对清明时节的描绘,表达了与妓女分别时的复杂情感,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离别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开篇的“柳花飞絮”便为整首诗奠定了一个春天的背景,春天本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在诗中却隐含着一股清冷的寂寞。诗人以“洞府人间嗟素手”来描绘离别的对象,细腻的笔触让人感受到对这位女子的怜惜与不舍。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巧笑难成,含情谁解”表达了自己对女子感情的理解与共鸣,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孤独感。
随着诗意的发展,离别的情绪愈发浓烈,特别是“云鬓从亸金蝉,纷纷红泪,千点胭脂湿”的描写,将女子的美丽与伤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她在离别时的无奈与忧伤。诗人通过“聚调轻盈离调惨”的对比,突显了欢聚与离别之间的强烈反差,给人以深深的感触。
结尾部分“伤心南浦,断肠芳草如积”,不仅点出了离别的地点,也象征着无尽的思念与愁苦,令人对未来的离别感到更加沉重。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缅怀,也有对离别的深切哀伤,充分展示了王之望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与敏锐感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花飞絮,又还是清明寂寞时节: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暗示离别的情境。
- 洞府人间嗟素手,今日匆匆分拆:表现对女子的怜惜与离别的急迫感。
- 巧笑难成,含情谁解:表达了虽有浓厚的情感,却无人理解的孤独。
- 顾影无颜色:面对自己的影子,感受到内心的空虚与失落。
- 风流满面,却成春恨凄恻:外表的风流潇洒掩盖不了内心的怨恨与凄凉。
- 云鬓从亸金蝉,纷纷红泪,千点胭脂湿:女子的美丽与她的泪水相交织,增添了离别的悲伤。
- 聚调轻盈离调惨,声入低空愁碧:欢聚的旋律轻快,离别的调子却显得沉重,愁苦弥漫。
- 祖帐将收,骊驹欲驾,去也劳相忆:离别的时刻即将来临,思念的情绪愈发浓烈。
- 伤心南浦,断肠芳草如积:南浦成为伤心的代名词,象征着无尽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的情感比作“春恨凄恻”,形象而生动。
- 拟人:将“声入低空愁碧”中声响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聚调轻盈离调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离别的无奈,展现了人在情感面前的脆弱与无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离别的愁绪。
- 素手:代表女子的美丽与柔情。
- 云鬓:象征女子的美丽与青春。
- 红泪:代表离别时的悲伤与思念。
- 南浦:象征离别与思念的地方,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柳花飞絮”主要暗示了什么?
- A. 春天的生机
- B. 离别的情绪
- C. 复苏的希望
-
“巧笑难成,含情谁解”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诗中提到的“南浦”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离别与思念
- C. 战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写了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离别之痛。
诗词对比
- 王之望《别妓》与李白《夜泊牛津寺》:
- 二者均围绕离别展开,但王之望更为细腻,情感更为复杂;李白则更显豪放与洒脱,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之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