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
时间: 2025-01-19 16:47: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
葳蕤苍梧凤,嘹唳白露蝉。
羽翰本非匹,结交何独全。
昔君事胡马,余得奉戎旃。
携手向沙塞,关河缅幽燕。
芳岁几阳止,白日屡徂迁。
功业云台薄,平生玉佩捐。
叹此南归日,犹闻北戍边。
代水不可涉,巴江亦潺湲。
揽衣度函谷,衔涕望秦川。
蜀门自兹始,云山方浩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苍梧山中凤鸟的优美,和白露时节蝉的鸣叫。诗人感叹自己与志同道合之人相识的难得。昔日他曾为国效力,得以侍奉戎马,携手同行于沙塞之地,追忆与幽燕的往事。芳华岁月转瞬即逝,白天的光阴也在不断流逝。曾经的功业如云台般薄弱,自己的一生中也曾抛弃过名利。叹息南归的日子,依然听到北方边防的号角。代水无法渡过,巴江也在潺潺流淌。整理衣衫,穿越函谷关,满含泪水眺望秦川。从此蜀门开启,云山也在辽阔的视野中愈加浩渺。
注释
- 葳蕤:形容草木繁茂。
- 苍梧:指苍梧山,古代传说中凤凰栖息之地。
- 嘹唳:形容蝉的鸣叫清脆而高亢。
- 羽翰:指羽毛和翅膀,常用以比喻志向和交友。
- 胡马:指外族的马,古时常用于战斗。
- 戎旃:指军中用的旌旗。
- 沙塞:边疆的沙地。
- 幽燕:指古代的燕国,今河北一带。
- 云台:比喻功业的高尚。
- 玉佩:指佩戴的玉器,象征地位和荣华。
- 函谷:函谷关,西出函谷,是通往秦地的要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子昂,唐代著名诗人,字伯玉,号少陵。其诗作风格豪放,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生的感慨。他的诗在唐代被誉为“古风”的代表,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个人经历多次波折后,反映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在社会动荡和个人失意的背景下,诗人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和对昔日英雄岁月的追忆。
诗歌鉴赏
陈子昂的《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是一首充满浓厚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作。全诗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开篇以“葳蕤苍梧凤,嘹唳白露蝉”引入,自然景象的描写生动鲜明,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氛围。
接着,诗人通过对往昔的回忆,表达了自己与故友的深厚情谊和对过去荣耀的追溯。诗中提到的“昔君事胡马,余得奉戎旃”展示了诗人曾经在战场上的经历,流露出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对功业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感慨愈发明显,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伤感。最后,诗人通过对南归和北戍的描写,展现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的交融,是唐诗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葳蕤苍梧凤,嘹唳白露蝉:描写苍梧山中凤鸟的美丽和白露时节蝉的清鸣,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美好。
- 羽翰本非匹,结交何独全:表达了诗人与志同道合者相识的珍贵,意指志向高远的人并不常见。
- 昔君事胡马,余得奉戎旃:回忆往昔在军中效力的经历,展现出对国家的忠诚。
- 携手向沙塞,关河缅幽燕:追忆与好友并肩作战的时光,以及对往事的怀念。
- 芳岁几阳止,白日屡徂迁:感慨时光荏苒,青春易逝,令人感到无奈。
- 功业云台薄,平生玉佩捐:反思自己一生的成就淡薄,抛弃荣华富贵的选择。
- 叹此南归日,犹闻北戍边: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与对北方边防的思念。
- 代水不可涉,巴江亦潺湲:描绘了水流的阻隔与旅途的艰辛。
- 揽衣度函谷,衔涕望秦川:在函谷关处整理衣衫,含泪眺望秦川,尽显离愁别绪。
- 蜀门自兹始,云山方浩然:诗的结尾展望未来,蜀门开启,云山壮丽,象征着新的旅程即将开始。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对仗、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羽翰本非匹”中的比喻,表现了志向的高远;“携手向沙塞”中的对仗,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个人经历为线索,结合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对英雄岁月的追忆及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命运的哲思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梧: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白露:代表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胡马:象征着曾经的战斗与荣光。
- 玉佩:象征着地位和荣华。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承担着表层的意义,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友情和故乡的深切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苍梧”指的是哪种动物的栖息地? A. 凤凰
B. 龟
C. 龙
D. 虎 -
诗中“昔君事胡马”中的“胡马”指的是? A. 中原的马
B. 外族的马
C. 战马
D. 宠物马 -
“芳岁几阳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情的珍惜
B.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功业的自豪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与陈子昂的《西还至散关》均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过往的反思,但李白的诗更倾向于豪放与放纵,而陈子昂则展现了沉重的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陈子昂的诗歌世界》